第621章 胆子大(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36 字数:3780
�是宋军到来,大多数蕃人并没有拼命之心。加上群龙无首,这才为王韶所得。
况且还有主帅之能。
但不能根据这几场胜利,以为宋朝军队无敌于天下,拳打西夏,脚踢契丹,碾压交趾,如产生这样的想法,就会犯致命性的错误。真正的宋军实力,除了器甲渐渐跟上外,余下的,还不及宋太宗时的宋军实力,更不要与宋太祖时的那支百战百胜的官兵相比了。
另外就是默视了朝廷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但让步不能太大,也不必要太大。
也就是王巨任务结束了。
然而泉州那边却离不开王巨,这就是王巨有意让赵顼看内库榷香账薄的原因。不然赵顼未必能关心到具体的榷香收入上。
这可不是曾公亮所说的小钱。
不仅是泉州一个市舶司,还有杭州、秀州、越州钱塘江的三个市舶司,以及广州与密州两个大市舶司,以及间接的商税,可以说,只要让王巨今年再经营一年,给朝廷直接间接的收入就能接近一千贯。关健它不是敛出来的,在给朝廷带来收入时,还拉动了许多百姓的收入。难道这种收入不是赵顼的梦想吗?
可能后人还会继续骂王安石贪财。
实际真弄错了,真正贪财的主不是王安石,而是赵顼。
如果不是巨大的积欠,以及紧迫的时间,王安石未必敛得那么凶……
不过还有一件事王巨没有做,正好章惇来送贺礼,他说道:“正好,子厚兄,有件事我们协商一下。”
“请说。”
“其实辽国能相逼,主要还是灾害,特别是边区的灾害。”
“是啊,若无大灾,辽国岂敢相逼?”
“不过知道了这一点,还是有办法解决的,请子厚兄额外拨出三百万石粮食,前往两大边区,缓解边区百姓的饥荒。”
“不妥啊。”
“放心,不会让子厚兄为难,在这一年多内,顶多到明年夏天,这三百万石粮食,我会让海上商贾们替朝廷弥补回来。”
这便是王巨想出来的办法。
想立即调粮那是不可能了,于是王巨将主意打到三司上。但为何三司有粮不赈?这不是不赈,按照宋朝立国标准,国家得备九年关健的战略性储粮,这个九年不是全国百姓九年的粮食,而是指京城百姓的储粮,以及三军将士的食粮。遇到这样的灾害。不要说九年了。三年关健储粮恐怕也没有了。
不过三司里应当还有少量一些关健储粮。这个粮食,除非饿到全国大起义的地步,否则是不敢放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万一明年继续有灾害怎么办?
若是国库里一粒粮食都没有了,那就会出现大漏子。
因此王巨换了一种办法,你先将这些战略性储粮放出来,虽然灾害在处续,不过相比于去年。要好一点了。至少三百万石粮食放出来,能将边区百姓的饥荒问题解决一大半。
边境百姓不饿了,人心安定,西夏就不敢打主意,辽国也不敢打主意了。
章惇也有私心,王巨同样也有私心,不过这两人皆是同一类人,至少不可能因私误公。
换作其他人做三司使,王巨就不会说这句话了。
并且现在朝堂上对王巨也有利,蔡挺与王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