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都在变(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36 字数:4621
��这里,他说道:“我不能补偿你,现在更不会虚伪地劝你嫁人。”
“你啊,又在说胡话了,现在有天赐伴我,我很满意了。”
“殿下,我打算以后让天赐管理彼岸的那块大陆。”
“那个大陆听说很大。”
“是很大,大约是两三个我朝面积大,不过许多地区如同西夏一样,缺少较大的河流,最大的几条河流,顶多与济水淮河相仿佛,相对于这么广大的地区,水源严重缺乏了,因此许多地区是沙漠戈壁,真正能耕种的面积还不及我朝一半,不过余下还有许多地区适宜放牧,若是按照现在的标准,若是经营得当,能容纳一千万户吧,就不能再多了。”
这是指能容纳百姓的数量,但上哪儿弄这么多百姓?不过王巨意思是指可能让赵念奴的儿子,以后做这片大陆的王者,并且还可能不是一个小国的王者,用此做补偿。
“你啊,不要想那么多,”赵念奴有些好笑地说,又道:“不过祝你一路保重,凡事不可太拼命。”
“谢过殿下。”
两人秘密见面后不久,王巨便离开京城了。但他还没有将弟弟带走,继续让他呆在国子监读书。实际就是让赵顼安心……
这样,是很不好的。
赵顼也不可能只听王巨一个人的,那怕王巨真的料事如神。
于是他又召见了另一个重臣,张方平。
这个人轨迹与王巨很相似,在宋仁宗时,因不附韩琦与范仲淹,又不附吕夷简晏殊,于是尽管颇有才干,却一直不得重用。
到了赵顼即位之时,同样还是如此,与司马光文彦博等人不合,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继续呆在地方上飘。
所以这样的大臣,有可能反而更可信些。
而且算起来,张方平也算是成名已久的重臣了,更不要说在倒韩时,张方平起的作用。
赵顼便问:“祖宗有什么好的御敌之策?”
张方平说道:“祖宗不勤远略,如夏州李彝兴,灵武冯晖,河西折御卿,都是许以世袭,因此边境无事。董遵诲扞环州,郭进守西山,李汉超保关南,皆十余年,优其禄赐,宽其文法,因此以十万五军而获百万之用。所以终太祖之世,边鄙不耸,天下安乐。”
这话儿说得也不错,可关健现在许不许武将统领边境重州镇政经军三大权利?
再说赵顼有赵匡胤的军事才能吗,没有,如何坐控中庭指挥?
而且赵匡胤当真不想图谋燕云吗。不是不图。但饭得一口口吃。荆湖,巴蜀,南汉,南唐,吃完了就要吃河东了。如果赵匡胤未死,吃下河东,不用兵燕云?
那么何来的先北后南,先南后北的争议?
但还没有下面的话雷人。张方平又说道:“及太宗平并州,于是想取燕蓟,这才有了契丹之患,曹彬、刘廷让、傅潜等数十战,各亡士卒十余万。又内徙李彝兴冯晖等族,于是有了李继迁之变。真宗之初,赵德明纳款,及澶渊之克,遂与契丹盟,至今人不识兵革。可谓盛德大业。祖宗之事,大略如此。亦可以鉴矣。近岁边臣建开拓之议,皆行险徼幸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试之一掷,事成则身蒙其利,不成则陛下任其患,不可听也。”
如果没有王巨,赵顼也许能听进一部分。
然而现在他听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