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捞人(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0      字数:3763
别是对蕃蛮落后地区,朱元璋更是减免钱粮、赋税,鼓励他们农耕生产。然而面对贵州地区,老朱头痛了。这里山高林茂,灭是不能灭,想感化教导又不听,又因为贫困,时常出来抄掠汉人与熟蛮。于是老朱无奈之下,采取了宋朝对梅山蛮的那种极端做法,用各个卫所与熟蛮土司联合,组成了一道森严的防线,将生蛮彻底隔绝起来。

  但还是不管用,于是明朝又以凤凰古城为中心,修成一条长达近四百里的长城,由熟蛮与汉人共同组织成民兵,训练与巡逻防御,但终明一朝,这里始终动荡不休。到了清朝,出动了十八万大军,都没有将这片地区搞掂。

  不要说明朝残忍,至少老朱对待百姓真心是大爱,然而不如此对待,难道周边的熟蛮与汉人就当被抄被杀吗?

  所以王巨仅是恫吓一番,让他们臣服就可以了。

  至于治理,怎么治啊?

  当然,老朱的做法他也不会采纳的,他打算还是土司制度,并且是宋朝的买安的土司制度,然后利用周边都属于宋朝的优势,利用商贸等形式,让他们文明渐渐进步。

  不过也要适度地亮剑震慑,这次用兵就是震慑。

  其次,便是整合乌蛮士兵。

  王巨对那些战俘十分守信诺,教育后,协助平定各寨,便一一释放了。然而有不少战俘主动要求重新加入军队。一部分是洗脑的作用,一部分是贪图薪酬。

  还有一部分就是税赋。

  因为大理的封闭性,后人对大理的历史不大了解,多认为是一个详和的国度。

  实际非是,大理的赋税之重让人难以想像,一般得交纳田产所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个税率,宋朝就天塌了,即便按田册上的亩数,宋朝两税也达到了一亿五千万甚至更多!

  除了赋税沉重外,徭役同样沉重。大理用兵少,这些重的赋税用到哪儿了?别的不说,且看大理境内有多少寺塔?就象后来闻名于世的吴哥窟一样,这些华丽的建筑都是用民脂民膏堆出来的。

  然而王巨听到后却是大喜,而且他还将这个情况隐瞒了,没有向朝廷汇报。

  大理税赋越重越好,以后轻徭薄税,才能迅速将人心收买过来。然而千万不能让朝廷知道了,不然他的收十税一的赋税就不能通过了。

  乌蛮对段氏有大功,因此免掉徭役,实际大理徭役之重实难想像,往往豁免徭役就是最大的优惠。

  免的是徭役,赋税却没有免掉。

  现在王巨将土地均分,收十税一,比如原来一亩耕地收成是两石,按照大理的税赋就要税0.7——1石的税赋。但现在交纳的税赋不足两斗,想一想百姓的心情会是如何?

  不然王巨那有那么快就将嚣张无比的乌蛮各部安定下来?

  百姓真心支持啊。

  有的战俘就是看到这种变化。才自发地请求加入宋军。

  并且乌蛮人确实比较剽悍,只是王巨经济不足了,只招收了六七千人。而且这些乌蛮战士又严重缺少配合,那么通过这次实战。能进一步地让他们学会配合,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军队。

  但主要原因就是通知这两家人,我开始经营西南夷了,对大理我是不感兴趣的。

  这一招很管用,前面王巨大军东向。后面杨家动手。

  …………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