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牺牲品(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2      字数:4086
��银子,每年都要送辽国与西夏那么多白银,虽然有一部分流通回来,但没有全部流通回来,再加上百姓金银器消耗的增加,一部分又向海外流通,所以我朝金银越来越缺乏。不过也可以解决。”

  “如何解决?”

  “可以分成三步解决,第一步臣正在解决。但第二步与第三步就要陛下来解决了。”

  “说一说。”

  “倭奴国地形易产金银,”王巨又解释了一句:“火山地形。因此臣已暗中派人带着工匠,前去倭奴国寻找金银矿。又鼓励着海商增加与倭奴国的贸易。因此只要寻找到了大量金银矿,便可以利用贸易换到我朝流通。”

  实际论金矿储藏量最高的不是倭国,而是南非与中北美洲,也就是后世的美国与加勒比海南边诸国。但对于现在的宋朝,太遥远了。

  银矿储藏量同样不是倭国最高。还是在中北美洲。

  但与中北美洲的矿藏相比,倭国离宋朝近,这是最大的优势,另外都是浅矿,利于在这个技术落后时代开采。因此开着开着,最后倭国境内几乎看不到什么金银矿……全挖光了。

  所以王巨将重心放在了倭国。

  “倭奴有这么多储银?”蔡确怀疑地问。

  王巨并没有解释清楚,但大约是什么想法,几个宋朝顶级大佬都能意会了,这是撬动整个宋朝经济的大措施,不然王巨也不可能说一年能盈利二千多万贯了。

  想法是不错,可这个撬棍得足够粗,足够硬……

  那么所需的银两不是几十万两,也不是几百万两,可能以千万两计算,那样再搭配铜币与交子,理论上这项举措就能落实了。即便变法派,蔡确也不想天天吵吵闹闹。

  然而倭奴国有这么多银子么?

  其实中国也是一个金银大国,比倭国的储藏量只高不低,只是以现在的技术难以开采。看看现在宋朝满世界地寻矿,又得到多少银子?想一想宋朝一年出产多少银子吧,低的时候一年只有几万两课银。

  “有,”王巨沉声说。

  实际仅是1560-1640年这八十年时间里,倭国就生产了两亿五千多万两银子,最高峰时一年产量几乎达到五百多万两,整个明朝从倭国得到了近两亿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大量流向葡萄牙等西方列强的白银。

  并且当时的形势,明朝依然处于半禁海状态,流通不畅。

  如果换成现在,只要倭国有,王巨就有办法全部换过来,并且可以用暴力开采,提高其产量。

  当然这些产量数据王巨不清楚了,只知道那时倭国的白银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么产量还会低吗?

  王巨话音一转,又说道:“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狙击货币对外流通,这也分为两步,第一步生产外番的货物,外番有倭刀夏国剑,我们大宋就要有桃溪剑、精美的蛮刀。外番有倭国扇,我们就要有更精美的竹扇、玉扇、骨扇。外番有各种棉花织品,我们大宋尽量推出比他们更精美更廉价的制品。”

  什么都有了,宋朝自然就成了贸易输出国,各种金银也就返头向宋朝流通了。

  “次之下诏,对外贸易轻税免税,用之刺激输出,而不是输入。”

  这就是赵顼要做的事了。

  这个对外贸易不仅是几个市舶司的贸易,还有对辽国、西夏、吐蕃的互市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