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断错了(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3 字数:3847
是接近,不是真正全部执行。
这好比大夫替重病患者治病,有一个方法,用虎狼之药驱之,再用温和之药调养身体,王安石变法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一直使用温和之药,慢慢地将病情改善,也就是王巨的齐商税手段。
没办法,它的打击面太大了。
“王卿,朝廷不准许官员行商啊。”
官员行商会引来什么后果,都懂的。
可是王巨讥讽地说:“苏轼公开经营私盐,吕惠卿用免役法勒索江南大户替他购买耕地,文公家人放高利贷,富公与王拱辰在洛阳修建豪奢的庄园,比皇宫还要富丽,就连介甫公回到江宁隐居还购买了大量耕田做一个舒适的田舍翁,国家腐败到这种地步,还谈得上什么不准官员行商?”
“介甫公不同。”
“一个交纳税赋,一个兼并耕田,有何区别?既然国家禁止不了,何不引导之。不过陛下若不放心,可以再补充一道诏书,官员本人不得经营商贸。”
赵顼继续沉吟。
他现在的心态得从两个角度分析。
第一个角度就是敛财,实际现在宋朝真的不需要继续敛财了,但变法存着的这些弊病,他真不知道?其实赵顼也知道,然而为什么不准大臣变动调整?调整后必然会产生两个结果,许多旧党会得陇望蜀,那么就会产生新的争议。于其这样,还不如不动,看看现在朝堂多安静哪。第二个结果就是财政收入会严重减少。
可是赵顼心中有梦想哪,现在国家富了,还没有强。想要强,不是大理也不是交趾,而是西夏,只要灭掉西夏,收复燕云,宋朝才能称为强国。至少将西夏这个心头大患摆平吧。
想要收复西夏,就要发动不可想像的大军,那么国库里就必须有充足的钱粮。
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宋太宗第二次伐辽失败,国家搞得民不聊生,户数不是增涨,而是严重倒退,赵普出面,宋太宗只好换了保守的措施。如果国家财政充足呢?
还有庆历宋夏之战,实际几场战役规模远不及两次伐辽战役,但几年后河南陕西南部到处农民起义了。不是刘娥将国家搞得财政紧张,而是一场大旱灾与宋朝第一次黄河大决堤,导致国库空虚的。
但反观澶渊之战,不管那一国胜败,那场战役宋朝前后共花掉七千万缗钱。并且还是在宋朝建国不久之后发生的。然而为何国家太平?原因简单。咸平之治,导致国家国库充盈。
这样想也不是不对,正是因为国库充盈,所有未来那两场惨败,宋朝却没有出现严重危机……
第二个角度就是赵顼与汉武帝不同之处,汉武帝接手的是一个好摊子,文景之治给西汉积累了无数财富,以至串钱的绳子都烂在钱仓里。
但赵顼接手的摊子烂得不能再烂。国家严重赤字,国库空空如也,为了救急,都将内库积累的香料玉石拿出去便卖,旱灾到来,让百姓自生自灭……
这就象化名为陶朱公退隐到齐国的范蠡一样,他的二儿子在楚国入狱,他派三子去营救,妻子不同意,坚持让长子去救。结果因为长子从小与范蠡共同创业,知道生活艰难。舍不得用钱,反而导致次子被杀。
这种心态的不同,决定了两人手段终是截然不同。
就象汉武帝,战争到最后,不得不用桑弘羊敛财救急,然而晚年立即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