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微调(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3 字数:4430
��真让人恶心啊。
然而王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蔡大奸臣真有一些本事。
“王公,那个户册整理好了。”
“快拿给我看。”
各州县将各地的户数上报朝廷户部,户部初步整理后交给了中书户房,王巨又让蔡京分成两部分整理。一部分乃是以前宋朝疆域的户数,还有一部分是云南路与交趾路的户数,也就是后来这两个新开拓的路户数单独整理成册。
后两路户数计达九十余万,这个王巨没有管,他看的是前者。
前者各路户数总数是主户一千二百二十六余万户,客户是四百九十余万户。
客户仅占据着四分之一,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乃是王巨推动,许多赤贫百姓迁徙走了,他们留下的少量耕地或房舍财产,大多数被当地豪强侵吞或购买下去,也有少数流通到余下贫困户手中,或者移民的贫困亲戚手中。还有王巨在南方打土豪,也造就了一些主户,减少了部分客户。不过这两点影响不大,不会超过一百万户。
第二个原因这个主户不是地主才是主户,那怕手中只有几亩耕地的五等贫困户也算是主户,至于客户,手中没有一点耕地的,甚至城坊户连自己的房屋都没有,全完靠租房子谋生,这才是客户。也就是仅是少量五等户与六等以下赤贫户才算是客户。
如果朝廷能放宽,王巨海外也有足够的收入,将这四百余万客户全部转移出去,可以说宋朝十年之内,都不会爆发严重的危机。
但这是不可能的。
王巨心算了一下除了云南交趾两路外的总户数,合计达到了近一千七百二十万户!
“元长,你再按照治平三年的户数与现在户数的增长率,计算五十年、一百年后,我朝能达到多少户数?不过云南交趾两路继续除外。”
“王公,这是短暂增加的户数,不可能五十年、一百年我朝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人口增涨率吧。”
“元长,从治平三年到熙宁十年,我朝增加了多少户数?不过几十万户,为何在这三四年内增涨了这么多?实际很简单,那几年数次大型旱灾,新法刚执行不久,再加上西北数次用兵,因此人口增涨缓慢。可实际人口是在增加的,特别是农田水利法,以及南方人口拥挤的州县百姓向更南的广南交趾转移,这些政策养活了更多的百姓。这几年虽然朝廷还在用兵,但不过是南方在用兵,动援的仅是两广的军民,牺牲也不大,而这些年增加的丁壮分别长大成人。分家立业。所以在这短短三四年内。人口就增加了两百余万户。”
“是啊,刚接到户部来的户册,我算了一下,还不解呢,原来如此。”
“至于这个增涨率,其实在我朝不算太高的,最高的乃是宋真宗之时,只是那时人口基数少。增涨率虽高,可是户数增加的数字却不及现在多。然而未来,南方得到开发,特别是云南路与交趾路皆是地广人稀,却适宜种植的场所,我朝又陆续带去了先进的文明耕作种植技术。虽然未来增涨率不及元丰几年的增涨率,但不会低于陛下这十几年的总增涨率。除非我朝以后特大灾害更多,或者未来君臣昏庸,或者北方强邻大规模的入侵到我朝内腹。况且还要棉花的普及,更多的百姓不会冻死。还有海外的开垦。灾害到来,又有一个若大的粮食基地。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你说,增涨率会不会降下来?”
这个真不大好说。
实际人口增加到一定地步,那么老百姓本身就会实行更残忍的自我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