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找骨头(下)(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5      字数:4482
百十多万两金子,一千三百两银子,折合是三千四百万两银子,六百八十亿文钱,那么最多只能发行八百五十亿文钱绢交。”

  这个数字看似吓人。折成贯,一亿余贯了,然而这是撬动整个宋朝经济的货币,一亿多贯,实际少得可怜。

  “就怕反复兑现啊。”

  反复兑现也是范纯仁回家后,认真思考,所担心的地方。

  也就是朝廷将绢交用一些手段发放出去,然后迅速被百姓兑成金银,如果朝廷再将银行司里的绢交发放,再兑。那就需要两倍的金银。

  到时候天大笑话就闹出来了。

  王巨答道:“这就要成熟的制度了,特别是国家的信用,以及比例的控制。只要制度完善,国家信用能跟上去,比例控制得好,百姓就会认同。况且也不是不能防范的,比如用绢交兑现金银,可以征收一定比较手续费用。况且除了金银外,我朝还有大量的铜币可以调用。因此会有一些对绢交不看好的人,但不会引起大规模反复兑现的现象。除非一点。那就有一些德高望重之辈,如文公,他登高一呼,让全国所有使用绢交的人去银行司兑现。就是那样。也未必引起灾难,毕竟这是向全国发行的。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朝廷不处理吗?”

  “百姓认可最重要?”

  “正是,其实某一天,银行司里金银足够多,说不定绢交都会完全取代铜币。仅需要少量铜币找零,就可以了。就连金银以后也多半当成一个真正的本金,备放在银行司里,罕有流通了。而且臣昨天与章子厚商议许久,一是为了迅速凑集更多金银,二也是为了防范。”

  “说来听听。”

  “我们还没有完全想好,现在只想了三条策略。第一条下诏让南方明文规订,一两银价值两千文,一两金价值两万文,用金银替代相关的税赋。”

  宋朝主要的金银产地就在南方。

  虽然宋朝因为王巨提议,对金银不再征过城税了,但因为种种原因,金银价比,还是比北方的低,一两银子不过价值一千五六百文。

  如果这道诏书传达下去,就会有许多人用金银交税。

  毕竟那会省下去许多钱。

  朝廷支付的不过是一些运输费用罢了,它们都是贵重金属,能产生多少运输费用?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第二条策略就是利用内库,内库主掌榷香,大多数香料玉石多从内库流出,那么可以让百姓在购买一些紧缺商物时,以金银优先。但莫打折扣,否则就会引起百姓恐慌。”

  “内库能力有限啊。”

  “也是,况且还不能引起百姓恐慌,就更有限了。因此才有了第三条,让个人进入。”

  “个人进入?”

  “彼岸承诺的,再加上现在陛下拨出来的,未来还能凑集到的,最终能得到四百万两金,这是极限了,然而银子数量可能会更多一些,毕竟倭国那边几个银矿在迅速开采着,并且还有许多工匠与倭国权贵继续在寻找新的银矿。因此未来,将银子数量增加到三四千万贯是不成问题的。就着这个数据,当八成契股。余下的由个人拿出两千两银子,或者同等值的黄金。”

  “这个……”

  “比较,臣昨天晚上与章子厚说了很多,比如说青苗法、市易法,介甫公推出这两条新法,本质是错了吗?但执行下去的结果呢?为何,因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