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动手了(下)(5)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8 字数:8094
��是剑,西夏人沿用了吐蕃的直剑发展成夏国剑,仍是主要武器,不过宋朝多将剑当成了装饰品。
现在宋朝主要的武器就是弓弩与各种战刀,次之就是长枪盾牌,再次之就是各种投掷的矛、斧、挝,还有结合挝与枪发展出来的钩镰枪。余下的锤或者辽国的骨朵、锏、鞭、索等武器同样罕见之。
原来宋军配置比较单一,弓就是弓,刀就是刀,枪就是枪。
但王巨陆续做了改进。弓弩手同样腰间会佩着一把刀,训练时也会训练刀,否则敌人冲到面前,难道继续放箭?或者刀斧手,同时手中装备着一个小藤盾。一手杀敌,一手防御。
现在渐渐于全军推广。
因此想装备齐,那是会花不少钱帛。现在王巨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不需要成套,只要训练时保证每人手中都有一件制式武器就行了。
如果财政允许,再装备一些铠甲,让这些义勇与保丁轮流穿上铠甲训练,但这个就有针对性了,只有那些武艺高超的义勇保丁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那么一旦充入到禁军当中,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很快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但这样一来,也能节约不少钱帛。
“这样啊……”赵顼喃喃道。要知道如今宋朝有多少保丁与义勇啦,但花钱的还在后面呢。
“至于以前官府或教头勒令保丁与义勇强行装备的武器,一律不能再使用了,如果朝廷没有补贴,现在一人补贴两贯钱,同时,凡是义勇与保丁者,其户免半赋税。这样,百姓不但不会感到怨苦。反而会踊跃参加。道理与介甫公的免役法一样,三等以上户不易赴差,那么就出钱免差吧,现在这一举措。因为会有许多穷苦的百姓自动参加,冬闲有话计者,朝廷则就不用再强拉丁了,再责令各教头不得勒索义勇与保丁,否则朝廷严惩不怠,特别是军法。不得超过五十笞。那么百姓还能怨苦之?”
等于真正变成了民兵。
还有弊病,不过弊病就小得多了。
“五十笞?”
“陛下,为何教头能勒索成功?就是军法之故,有些保丁义勇懒散,执行军法也不能说不妥,但不做限制,就存在许多弊端,如动不动执行军杖,甚至不是杖,而是沉重的军棍,在这样的军法之下,教头若勒索,谁敢不从?”
“难怪……”
“陛下,也不能说介甫公变法什么都不好,最少将国家最困难的财政问题解决了。当时介甫公实施保甲法,一是为了进一步裁减禁兵,节约兵费开支,二是为了防盗。但现在财政越来越宽裕,到了重新调控之时。”
“那么保马法呢。”王巨一回来,就说要矫正保甲法与保马法,所以赵顼又问道。
“陛下,实际所谓的保马法,能提供大量战马,根本不可能。战马是战马,驮马是驮马,让百姓饲养,平时不让它们奔跑,而是负重做活,上战场能发挥作用么?而且使用战马也有学问的,比如一匹马,最好不要让它一口气驰三十里路以上,每天不要超过两百里,否则就会伤害到战马。但平时饲养时,还不能让它们不驰,每天要小驰或快驰十几里,那么到了战场上,才能让战马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这只是跑,还有平时的饲料,以及马棚的管理,战马的清洗与照料等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赵顼整听傻了:“卿以前为何不说?”
“臣是文臣,不是马官,这些学问,也是彼岸大规模饲养马匹后,渐渐摸索出来的。”
“唐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