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大捷(下)(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8      字数:5141
�赋大家都懂的,汉人就那么些税,两税如果没有杂税则是十税一。如果是蕃人,只要丁壮担任强人壮马,连税赋都免掉了。

  这些部族本来对西夏就不那么忠心,况且快敛得活不下去了,不仅宋朝税赋低,而且章楶又给了许多好处,于是一个个表示向宋朝效忠。

  “由他们配合,只要你们行军小心,相信西夏不易得知你们这一行的踪迹,再往北,可能环州知州张守约带领一万余泾原路的兵马,在哪里与你们汇合,然后顺着小路一路向西,折向东弯沟,绕到平夏城的后方。当你们到达之时,便是总攻之时。”

  “喏。”姚兕高兴地说。

  张守约也渐渐老了,但这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虎将。

  总之,这一战宋朝是将星如云,星光耀眼。

  …………

  “王公,身体可康否?”王巨来到王珪床前关切地问道。

  “子安,老夫老了,恐怕不行啦。”老王有气无力地说。

  老王也不算老,才六十几岁,但在这时代人往六十岁上跑,不能生病,一生病就会十分地不妙。

  王巨不知道如何安慰。

  老王又说道:“子安,可惜看不到你收复西夏之时,老夫很惭愧啊。”

  “世人谁敢轻视王公,至少有王公在,对于我来说,仿佛范文正有了杜公之庇护。”

  因老王一向和稀泥,所以世人多讥讽之,甚至公开说三旨宰相。

  这样说是不对的,就象范仲淹发起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热闹有了,但别当真,是热闹,但是胡闹!

  有的人默默无闻,却是第一流的贤相,例如宋真宗时的李沆,宋真宗时的王旦,唐太宗时的房杜。所以许多人都低估了老王,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徐禧与太监李舜举去永乐城之前,老王亲自迎出中书,对李舜举说,朝廷以边臣属押班及李留后,无西顾之忧了。”

  李舜举说:“西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指朝廷大臣没有本事,导致宋朝西北只能被动防御)。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止宜供禁延洒扫,岂可当将帅之任!”

  老王惭愧不安。

  这件事说明老王一不摆架子,二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实际在老王的和稀泥之下,熙宁变法所造成的党同伐异情况在逐渐改好。

  国家各个情况同样也在转好。

  即便两次惨败,西北整死了六十万军民,也没有造成混乱起义反叛的啥,不仅是国库充盈之故,同样也说明了老王在中书调度有方。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次惨败是发生在他为首相任上的,当真老王不感到耻辱?

  还有,老王对王巨的庇护。

  但王巨不是范仲淹,范仲淹上位后不顾杜衍对他的种种庇护,还将这个天圣四大贤相(王曾、杜衍、张知白、李迪)打入到小人行列。这让王巨想想很无语,不过王巨对老王真的一直很尊敬。

  “老夫外子多有得罪……”

  “王公,我说过,只要不是别有用心、颠倒黑白者。我从不怪罪,王公,你就不用担心了。”王巨打断他的话说。

  老王说的外子就是李格非,李清照的老子,原先拜在韩琦门下。但韩琦有没有将这个学生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