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授业(5)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49      字数:6235
,宰执时间太长,反而成了陛下一番作为的最大掣肘。这还算是好的,若是唐朝那种制度,便容易产生李林甫那样的奸臣了。”

  “太保,可我朝王旦王相公担任宰执时间同样很长……”赵佣大着胆子反驳道。

  “所以我对王相公一直很推崇,但实际是王相公性子温和,是谦谦君子,因此时间虽长,并没有形成大宋的危害。实际他同样因为时间久了,反而不敢奋进,因此真宗封禅,他不敢进言,故临终前。愧疚万分。”

  “那什么时间最为合适?”

  “象王旦相公那样的谦谦君子,时间最好不能超过十年,象我与韩公这样激进的大臣,时间不能超过六年。但不能低于三年。但还有一条,三年之内,必须拿出一条利国利民的大举措,无论是房杜李沆那样悄无声息的举措,或者介甫公与我这样奋进的举措。最少得拿出一条来。当然,想做到房杜李沆那样悄无声息地就将国家变革好了,那是很难的,而且立国越久越难,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得以加深,没有举措便罢,一有,必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立国越久,推出大的举措。就会产生更多的争议。”

  “但作为宰执,不能以国家利益收惠络人心之,即便有争议,只要不激化严重的矛盾,就必须要实施下去。如则不然,这名首执必须更替掉。如有,那就可以象臣所说的,给予六到十年的首执。如是大才,则不能给予六年时间,而是最好三四年就要外放。”

  “咦。”赵佣奇怪了,窗外的赵顼也奇怪了。

  “比如仁宗对吕夷简,三到四年首执,即找一个理由外放之。再过两三年,重新启用,殿下,明白臣的用意吗?看似外放,实际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否则时间任久。要么以国家利益而收买人心,比如仁宗晚期用了韩公与富公等人,外界声誉是极好的,可是国家产生严重亏空了。要么就会将权利收拢,产生权臣,当然,其他士大夫肯定不乐意了。所以外放三四年外放一次,反而是一种保护。这样,没有那一个大臣手中能握有太多的权利,就不会有权臣产生了,即便奸枭之辈,伪装得再好,他也不可能危害国家。这就是仁宗的以弱御强之术。”

  不要提李世民,如是李世民,需要什么制衡术?

  但实际就是李世民,还需要一些平衡术的。

  作为帝制,这个御臣之术,是关健中的关健。

  “但如何辨才?”赵佣问,虽然王巨说得有些深,不过他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说出来,赵佣也不是完全听不懂。

  所谓的辨才就是识人,这一条同样很关健!

  “辨才?这是很难的,不过殿下既然问到了,臣也来说一说。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性,或者大家所说的操守,但操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个心性不但有操守,还有性格。但它也是最难以甄别的,有的大臣先是很不好,但越往后越好,比如蒋之奇,在先帝时揭欧阳修之隐私,不管有没有,这样做绝不是一个君子的做为,现在呢,却成了我朝理财的一方重臣。然而有的大臣先期很不错,但越老越堕落。”

  “不过有几类人最好不得重用,喜欢花言巧语者,这类大臣要么就是蜜语腹剑之辈,要么就是媚臣,如王钦若,非是没有才,但如果不是王旦公在朝中,真宗勉强把持住了,不然在王钦若蛊惑下,我朝就真宗时就开始衰退了。还有安于享受者,这类大臣如果家底丰厚还好一点,如果不丰厚,十人九人必是贪官。不敢担当者,不敢担当,临事就不决,如何成为国家之重臣?过于刚硬者,过刚便容易刚腹自用。”

  “阴阳相济?”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