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将(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50      字数:6422
��机会。

  具体怎么做,王巨也为来不及细想了。必须以最快速度通知前线才是最正确的做法,但又对王文郁与李宪下令,务必听从章楶指挥,以免各自为战。

  “五员将领将五将官兵带走。泾原路兵力可充足乎?”韩缜又担心了。

  毕竟这一战是深入到鸣沙城,即便西夏分去大量兵力去了南会州,在灵州,在兴庆府与贺兰山,还有大量的驻兵。

  “韩公,泾原路前线到了哪儿?”

  “萧关?”

  “章质夫去年修了什么道路?”

  “你是指环庆路兵力?”

  “不管那一路兵力。他们是不是宋兵?”

  于是王巨又写命令给种师道,同时也下令,在鸣沙城之战前后,暂时连环庆路的兵力,也要必须受章楶节制,听从章楶的调遣安排。

  这些个命令,全部用快脚递送向前线各将手中。

  王巨又喊来一个堂吏说:“你去将章相公,许侍郎与熊侍郎请来。”

  也就是章惇、许将与熊本。

  满朝顶级大臣,也就这三人懂军事了,而且沾到军事了,也必须请许将过来商议。

  一会儿三人到来,王巨将情况略略说了说。

  几人都蹙起眉头,其实现在的湟州吐蕃并不可怕,西夏也不大可怕了,如果单方面对付任何一个,都没有大的问题,然而同时面对两个,皆感到头痛了。

  “我们去见官家吧。”王巨说道。

  所谓的三省制度,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六部执行,中书权利最大,可以决策全国所有军国大事,但不是说一就一的,首先最少得过两关,第一关,真正的军国大事必须通报皇帝,皇帝批准才可,第二关就是门下审议这一关。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利的平衡以及对权臣的预防,也就是王巨所说如何合理地分权。

  但唐朝一直在变,结果变来变去,将自己陷了进去。

  宋朝又出现了古怪的差官制度,结果更糟糕,也许权臣确实不能控制国家了,然而层层架空,形成了严重的冗官冗政。

  这才有了元丰改制,不过相对于唐朝的三省制度,元丰改制后的三省制度限制更多,比如审议这一关,两制机构仍存在着。比如军事议策权,除了中书与兵部外,还有着同知枢密院。同时兵权仍是三分制,只不过决策与调兵权由原来的西府变成了三块,中书、兵部与同知枢密院,掌兵的还有三衙,以及地方官员的分兵。

  或者有人问,蔡京与秦桧呢。

  蔡京与秦桧是权极一时,但那是赵佶与赵构给他们的权利,因此宋钦宗一上来,便将蔡京拿下,蔡京敢谋反么?

  王巨要权利要信任,并不是要破坏这种制度。而是要赵顼不要再象王安石主政之时,往朝堂里塞一些王巨的政敌来搞什么制衡术了,对他的决策也要相信与支持,其实所要的也就是蔡京与秦桧时那样的权利。并没有什么逾制的行为。

  有重要的军国大事,同样,王巨得提前禀报赵顼。

  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当然到了禀报赵顼的时候。

  五名大臣先是拜见赵顼,王巨将情况说了一说。

  “阿里骨?”赵顼也不大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