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一土盖天(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1-01-30 22:53      字数:9204
�骛远。”

  后面的王巨说得有些傲气,不过凭借他如今的作为,也没有人排斥。

  “区别就是在必须认清楚自己的才能,然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低下者安守本位,这才是真正的知足常乐。才华横溢者,又恰逢明主,那就要主动展示才华,这才是真正的胸怀大志。”

  “问题是想认清楚别人很难很难,即便有诸葛亮的才能,还用错了马谡。但认清自己比认清别人更难!”

  “人是如此了,放在国家上,身在局内,想认清国家的长处与短处,会更加的困难。”

  “知己知彼?”范纯仁问。

  “差不多吧,实际上大道万千,殊途同归,不管什么家什么教,发展到最后,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儒家中的真正中庸,易经里的爻变,道家太极图的鱼点,所讲述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否则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发展,再好的法令,都会恶化。不过这个因时调节,很难很难,还是用诸葛亮来比喻,他一次次的北伐,都没有成功,也是没有完全认清魏蜀两国实力的一种表现。自古以来,能做到真正认清国家的情况,并没有多少大臣,这些人都成了千古良臣。”

  还是有的,就象张良,建议刘邦约法三章。

  诸葛亮隆中对也算上半个。

  朱升向朱元璋提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但这样的大臣太少太少了。

  “这才是第一道难关,下面还有一道更难的关卡,那就是认清了,如何却矫正!”

  “陛下,诸公,我曾不自量力地思考过我朝的长处短处,长处就是富裕,安定,短处有三。最大的短处就是军事,尽管拿下大理、交趾与河湟,接下来还有西夏,但不能做常例,因为这几国与我朝远不能与我朝相比,只要用对了策略,就可以拿下。但与同等力量的辽国,臣则没有多大把握。如果换成汉唐时呢?”

  “难道我朝将士不英勇吗?难道我朝后勤跟不上来吗?难道我朝器甲不精良吗?难道我朝人烟稀少,缺少兵源吗?不是!或者说缺马,但这个问题也将要解决!真正的原因是矫枉过正了。”

  “祖宗很英明,开创了一种制度,它叫军政分开制,自此以后,不会再有军阀乱政篡国的情况了。然而这种制度是指让文臣主管经济与政务,而非是让文臣掌兵,领兵作战。且看太祖太宗时,主将有几个文臣。这才是岐沟关惨败后,我朝没有衰落,反而多次击退辽国的真相!”

  “但是现在呢,不但如此,只要立下战功者,立即被士大夫反复污蔑,从狄青开始,到王韶,再到我。就算兔死狐悲吧,兔子还没有死呢!”

  “其实只要政务与经济掌控在文臣手中,武将用什么来乱政篡国?术有专攻,古今往来,出过多少儒将?”

  “太保,五路伐夏都是武将。”李清臣道。

  “李公,谁是主将!”王巨喝问。

  主将,高遵裕也!

  王巨所说的士大夫实际就包括了外戚与权贵。

  有外戚厉害的,比如卫青与霍去病,但人家确实是厉害,这才被汉武帝一步步提拨上位的。示问高遵裕原先有什么惊人的表现?

  特别是永乐城之战的徐禧,庆历战争中范仲淹仅是一个持平罢了。

  然而这个持平,是在后方付出惊人的钱帛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