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道:“远的不说,单说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致使府库充盈。设立市舶司,东南沿海不复倭寇之患,这都是改革的成效,于大人难道视而不见?”袁崇焕一脸的笑容,玩嘴皮子,自己还真就没怕过谁。
一边的于大通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的没有在说出什么,袁崇焕这几个帽子扣的都不小。从太祖到万历,于大通顿时哑口无言。
“袁大人,改革的优劣谁也不敢肯定,袁大人何以如此言辞凿凿?历史上改革之事颇多,可是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人?改革不易,臣请皇上三思!”于大通退下来,一边的吏部主事张承鱼占了出来,恭敬的道。
袁崇焕本想在说话,可是没等她开口,后面的督察院左督御史们阳鹤便站了出来,道:“张大人此言差矣,改革成败勿论,究其根本乃是国之政策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如不改则亡国不远矣,无论成败,皆要推行改革。现如今军事荒废,各地士卒十去七八,军中贪污腐败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政治的地步。想当年太祖定鼎中原,大明军事之盛,元蒙鞑子望风而逃。”
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过,杨鹤接着道:“现如今兵事颓废,辽东建奴猖狂如此,难道诸位大人视而不见?如今皇上乃盛世明军,改辽东军制,一扫辽东颓势,辽东方才有此大胜。臣请皇上成立军机处,同时在全国改变军制,仿效辽东!”
杨鹤的话将大殿上的人都震住了,谁也没想到杨鹤居然会发表这样的意见,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成立军机处已经是出格之举了,现在居然要改革全国军制。不过很多人也明白,辽东军制改革卓有成效,推行军制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不过现在实习军官何其多,如果真的全国改制,恐怕会出乱子啊!很多大臣都出来劝谏,一时间早朝仿佛成了菜市场,吵得很厉害。
天启皇帝一脸平静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的大臣,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这么长时间,天启皇帝早就习惯了如此早朝。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天启皇帝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啪!狠狠的一拍龙胆,大声的道:“都给朕闭嘴!”随着一声响,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天启皇帝指着下面的大臣,道:“一个一个成何体统,都是读圣贤书之人,成何体统。朝堂上是你们吵闹的地方吗?以为这里是酒楼?你们都是酒客?”
“皇上恕罪,臣等罪该万死!”这一幕一点也不新鲜,大臣们自然知道怎么配合,连忙跪倒在地。不过大多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没什么大不了。
天启皇帝也知道只能这样,摆了摆手,道:“军机处之事就这样定下来吧!内阁仿照内阁写一个章程出来,朕看看之后在定。至于军机大臣,诸位爱卿都回去想想,下次廷议便推举内阁大臣。不过朕把话说在前面,这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不同,不限文武,有能者居之。退朝!”说完天启皇帝便站起身子走了出去。
大殿里的大臣们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没有了刚刚激动地模样,仿佛刚刚争吵的不是他们。
站在首位的孙承宗脸上带着笑容,成立军机处的事情天启皇帝在私下里已经和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商讨过了,这次大朝会不过是走个形式。虽然争吵严重,不过官职最高的也就是左督御史杨鹤了。
不过孙承宗倒是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那便是兵科给事中袁崇焕。虽然给事中不过是五品官,可是谁也不敢小瞧这个官职,那可是皇帝的近侍。看来天启皇帝将袁崇焕放在这个位置,也是有考量的意思啊!孙承宗如是想。
“袁大人,不知道能否和老夫聊聊?”孙承宗笑着看着袁崇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