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官字两张口(2)
作者:
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27 字数:11160
��门叫花子,开口六百金,闭口一顷地,可见何等贪财。”
周度叫道:“大人不要只论眼下,小的是富贵了才贫贱的,他家是贫贱了才富贵的,小的怎么是叫花子了?”
高嫂子忍不住走上来,说道:“他说的都是实话,现在是穷了,以前家世好着呢,金陵城内谁不知乡宦周家?”
方复怒道:“谁允许你在公堂信口雌黄了?打出去。”
当即有衙役举着水火棍撵人,高氏屁股上挨了一下,捂着叫道:“我出去就是了,哎呀贼砍头的,天杀的。”骂骂咧咧的去了。
方复继续说道:“念周家有根基,免打免问罪,每人量罚大纸四刀。”
徐灏心说真是捞钱的好手,明知周家贫穷也不放过。所谓大纸是一种花红色的毛边纸,纸质厚实只有官府有资格使用,民间是严禁流通的,也就是说你有钱也不能买,属于垄断性的东西。
说是罚纸实际上就是罚银子,因为民间买不到也没人敢卖,只能每刀折银六两,如此父子俩一共得被罚六八四十八两白银。
这还不算,官府收税运输会有火耗上的折损,以此类推秤砣上也有相似的潜规矩,加上雁过拔毛的官吏,少说还得多要你个十两银子。
周度懂得这个,不满的道:“八刀纸六十两银下不来,我父子一贫如洗,没钱。”
方复不紧不慢的道:“你不说送了一顷地么?把地退给刘元,叫他替你交了纸价。”
刘元心里暗笑,说道:“大人不要听他胡说,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一顷地送女儿?那地原是监生家自己的。”
周度大怒道:“是你哪一年购置的?用了多少价?原地主是何人?原契在哪里?作证之人的名字是谁?”
几句话问得刘公子哑口无言,干脆闭上了嘴。
方复不耐烦起来,皱眉道:“卖了的二十亩地也罢了,剩下的八十亩即日退还周家,刘元可优先买过来。嗯!三日内把大纸送交衙门。一干人犯俱都免供,金枝开释回家。”
案子审完了,旁观的百姓顿时一哄而散。有人说府丞问案问的好,也有说问的不好的,有咒骂的有称赞的,总之此乃常态。
徐灏转身走了出来,感叹要不说自古老百姓就最怕打官司么。官字上下两张口果然名不虚传,有理没理都得被罚款,还要苦于应付打点官吏,浪费的时间,着急上火等等,万一再摊上了贪官污吏?
官员能不能审好案子?看方复今日的表现即一目了然了。如果再仔细调查取证的话,不难给个相对公正的判决。可惜在官员的眼里那都是平民百姓,再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不管最终怎样判决都必定会引来一方不满,莫不如简单干脆的一审结案。
判了案子得张贴告示,很快书办把此案原委。罚缴之人的姓名多少俱都写得明明白白,好让百姓挑不出一点毛病。
此外还有记档存案的审单,方复会把判案的经过详细写出来,归档保存,最后会解释为何如此判罚的原因。
监牢里,金枝兴高采烈的准备出去,下人忙着搬那些家具等。胡德胜笑眯眯的看着。
刘公子心悦诚服的道:“多谢胡爷仗义,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胡德胜得意的道:“我办事你放心,方大人一心为国,做县令时就一向如此审案,美其名曰将罚来的银子用之于民取之于民,是以你无非是破费些银两,断不会被官司缠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