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徐灏审案(3)
作者:
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32 字数:10352
��京。”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快请进。”
既然老四说确有其人,徐灏也不再怀疑,随着徐家发迹,各地宗族都有了联系,有专人负责记录族人姓名,当然里面也不免有些鱼目混珠的,可谁会嫌本族人丁少呢?
总之是出了五服的远亲,徐灏把人请到书房坐下,这位名叫徐鹏的堂叔述起苦来。
原来他祖上这一支早在宋末元初,举家逃难去了广东定居,倒是和老家这边一直有联系,因其祖是个饱学大儒,格外重视家族传承,甚至做过南宋的都御使,建言朝廷训练士卒抵抗蒙古大军,反而丢了官。
到了徐鹏父亲这一代,做了两任地方的训导,官职卑微又是个冷衙门,本人也不善于交际,秉性清介,始终郁郁不得志,年过五十告老归家了。
家里不算富裕,徐鹏十八岁考中了秀才进了学,娶了地方宦官人家的小姐为妻。父母先后病故,家中积蓄为此一空,徐鹏生长在书香门第之家,妻子也不是个精明人,夫妻二人都认为读书才是唯一出路,结果不会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以至于坐吃山空。
为了生活和继续读书,徐鹏陆续遣散家仆,把祖宗做官时留下的宅子房屋卖了,后来又将田地也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了祖宗发迹的老宅,万万卖不得。
家中虽然日渐入不熬出,好在徐鹏读书用功天分才情也不错,每次科举即使考不中举人,可也能考个一等二等的秀才,如此节省了很多人情上的花费,常年有秀才身份,也免去了赋税劳役之苦。
在地方他的才学文章,公认是学员中拔尖的人物。前几年迎来了科举年,徐鹏在家读书,晚上无事对妻子说道:“这番我必定高中。”
妻子王氏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徐鹏说道:“我读书多年,四书拟的题目,篇篇都用心揣摩多次,五经上的大小题目没有不做过的,就算考些时事策论,整个县里要科举的朋友没有在我之上者。所以我这次不但要中举,且不会出五名之外,娘子你在家耐心等待月余,你就是位举人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