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安东(2)
作者: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33      字数:13866
��际的原始森林,各种各样的深山老林,想想近代著名的关东响马,将来治安真的很成问题。

  船东王叔说道:“年成好,土里长出肉来了,我田地里南瓜有水桶大,二十二斤重,当真同水桶一样大,回头我给都督送去,吃了一定补。”

  老槐叔不屑的道:“又不是人参,什么补不补?”

  有村民凑趣道:“有人说在南洋,萝卜冬瓜都有水桶大,要用牛车拉,一车两三个就装不下了。”

  曾随着徐灏出海过的王叔嗤笑道:“胡说八道,还有人说南洋金子多,遍地是金子,我看还没有咱安东的金子多呢。”

  原来去年徐灏按照记忆,派人勘探了安东的矿藏,首屈一指的是硼。

  徐灏知道是知道硼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真的不懂怎么个用法,现在能用到的就是搪瓷、陶瓷和玻璃上面,经过试验,具有良好的耐热耐磨性,可增强光泽,调高表面光洁度。

  金矿的勘探成功吸引了很多淘金客,后世安东金的储量和开采量占了辽宁省首位,这是促进安东发展的重要支柱了。当然金矿的所有者毫无疑问是徐家的,并非是徐灏霸道,不如此无法稳定人心,所有百姓也理所当然的认为金矿就应该是徐家的。

  安东下属的岫岩县是玉的世界,如今玉石产量已经傲视群雄,没有人知道,整个大明每年的一半玉石都是岫岩出产的,那里有数万奴隶正日以继夜的干活。

  大家伙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有的说谁家娶了朝鲜媳妇,匆匆过来一个背竹笼的中年妇人,笼子里装着两只小黑猪崽子。

  妇人上了船把笼子放了下来,用手巾抹着头上的汗水,听大家在谈论辽东的新生活,忍不住插话道:“俺在老家时,本房是县里最有名的大财主,族长最是为富不仁的一个人,所以无儿无女,两个妻妾又不和睦。靖难那时候,燕军打到了山东,一家子就往山上跑,因为富不仁,被村人指出了躲藏地方,捉下来捐了三千两银子才被放回家。

  接着朝廷的人马追来了,又赶紧跑上山去。可是既然是当地财主,人怕出名猪怕壮,是以又被捐了三千两,那几年双方大军反反复复的折腾。一点点积蓄也就光了,一气之下族长两脚一伸,死了。

  那妻妾想各抱一远房儿子接香火,年纪还小的族里子弟为争作过房儿子,预备承受那三百亩水田和几栋大房子,都穿着孝衣跑来争做孝子,跪在灵前磕头。磕完头抬起来一看,灵牌上没有孝男的名字,名分不清楚,于是就在棺木前厮打起来。

  办丧事的许多本族破落子弟也跟着打群架。人多手多自然非常混乱,不知是哪个鲁莽汉子,捞起棺木前的一只大锡蜡台,顺手飞起,一下把一个孝子打翻在地。当场就断了气。

  大家一看闹出了人命官司,一哄而散全部跑掉了。新任族长没办法,请来县太爷坐了轿子,带了衙役仵作等一大群人,亲自来乡下验尸。谁知把全村里的母鸡吃了一干二净后,说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们这件事情。还是开祠堂家族会议公断的好,而新族长没有威望也没钱,谁也不服他,结果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全族也折腾的散了,我家男人干脆带着俺一家子来了辽东。又选在了这里安居,唉!就指望着新生活呢。”

  半船人都笑了,老槐叔说道:“这位嫂子,看你是新搬来的,谁愿意背井离乡呢?咱这里的乡亲各有各的苦处。往事咱也不提了,今后咱们就是乡里乡亲,大家伙要守望互助,咱汉人只要能团结一心,就没有任何坏人敢来欺负咱们,在辽东没有血性是断断立不住脚的,所以叫你男人或儿子来参加民兵团,我们得自己守卫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