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等候(2)
作者:
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37 字数:11088
��无疑翻了身,地位大大提高,并且因在洪武朝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经验丰富的官吏被任命成了官员,恰好如今乃是承袭洪武朝的洪熙朝,三年一次的科举还远不能填满各级官员的空缺,这就给了官吏以机遇,发生了很多事,有好的也有坏的。
总之新式学院毕业的学生也正逢这个机遇,得以曲线救国凭借学到的知识理念,从文吏的身份脱颖而出,也渐渐让内阁六部官员认识到了传统小吏的不足,对于官场根深蒂固的吏治文化的陋俗,还有比读书人更熟悉的么?
毫无疑问,徐灏没能达成改革科举的心愿,却间接一手促成了专业地方政务官阶层的诞生,即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群体,这对于明朝的影响至关深远也极有意义。
刘三领着表哥出来,走了一会儿,说道:“里面坐吧。”
李终南看着大门,不觉一愣,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问什么,横竖进去就知道了。”刘三笑着拉着他进了二门。
迎面出来个浓妆艳抹的中年妇人,朝着刘三冷笑道:“你还知道回来啊,一离开我的眼睛,马上捣鬼。”说着,看见了后头的读书人,忙问道:“这位爷是谁啊?快进屋里。三儿,你怎么不引见引见。”
刘三笑道:“别急,这是我家的表兄。”
孙寡妇不言语了,刘三对李终南说道:“这是我家姑娘的亲娘,左右是自己人,行个常礼吧。”
李终南不知所以的做了个揖,李寡妇瞧不上刘三的亲戚,略微弯了弯腰,转身走了。
刘三带着他来到自己的屋子里,李终南见屋子位于二门的角落,里头放着张床,墙壁上挂满戏曲牌和胡琴等乐器。
靠窗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刘三招呼表哥坐下,赔笑道:“你先坐一下,我出去应付下就回来。”
李终南也知道他的营生,答应了,等刘三出去了,随手翻弄桌上的本子,什么斩黄袍空城计之类的戏本,五花八门,他素来不好这个,也不晓得个中的道道,最后翻出来本账薄。
打开一看,第一条就是某王府的长史,接着什么六部主事,五寺某官员,所谓五寺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以及鸿胪寺,还有什么公侯伯府,某省的知府,都是些了不得的贵人。
李终南一遍遍的看着,出神的心想。“瞧不出一个不起眼的宅院,倒有朝堂上的签名薄呢。”
打小时候起,父母反复告诫过他,不要和表弟一家子来往,他家没有志气,改朝换代了,还恬不知耻的靠窑馆为生。
当然成了平民的李家也不富贵,普普通通的种田人家而已,这么多年,深为有刘家这样的亲戚为耻。
所以李终南一进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也是念在表弟替其解围,兄弟俩多年不见,原以为会领到他家里呢,谁知还是进了窑子。
李终南心说我托辞走吧,哪知看了账薄后,屁股竟铁铸在椅子上一样,再也起不来了。
静悄悄的听着外头的车马声,请安声、笑语声,顺着门缝望出去。只见一个个锦衣华服之人朝着里面走着,表弟刘三换了件青布袍子,屁颠屁颠的在前厅接引,好多下人神气活现的站满了一院子。领教到京城贵人的排场,李终南大气也不敢呵半口,伸着舌头悄悄的缩回头来。
很快天色暗了下来,外面挂满了灯笼。屋里漆黑一片。屋里什么吃喝的也没有,饥肠辘辘的李终南想望望表弟,连个影子都没有。不禁苦笑竟被他变相软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