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春城(2)
作者:
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38 字数:10738
�是不愿结束写意的闲谈,很少有人站起身来。
不管男女,生源大多是平民子弟,身穿学校提供的校服,为了回报节衣缩食供养他们读书的父母,勤奋和努力是富家子弟的十倍百倍。
女子校区是独立的一个区域,也是男学生心中向往的圣地,其实各个方面都和男校没有任何区别,徐灏可不会把女校区修缮的美轮美奂。
沈家姐妹打辽东而来,一等开学就是大学生了,姐姐学的历史,妹妹学的经济,从一头毅然跑到另一头,在这年代绝对是非凡的勇气。
姐妹俩父母死得早,家里一贫如洗,卖身给朱巧巧做了丫头。朱巧巧见姐妹俩聪明伶俐,就让她们去念书,如今已经念了四五年了。
到了寝室,姐姐沈蒹见木板床空空的,墙壁光光的,屋子里几乎什么摆设也没有,条件比起辽东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禁愁了起来,如何装扮呢?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妹妹沈葭有些不适应,初次离开家乡,不知道同屋住的将是谁,楼里又静悄悄的,不免有了凄凉之感。
好在很快络绎不绝的访客驱散了姐妹俩的不适,这一次为了支援云南,辽东可谓是大举而来,有的是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不提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对面的大学男生宿舍是并排的一个个小院子,三十六寝室住着个性情有点古怪的朱石樵,谁也不知他真正的身份是宁王朱权嫡长子朱磐烒。
朱磐烒三年前化名朱石樵,就读于辽东学院,整个假期太过用功,许多问题始终解不开,毕竟新式教育才开始了几年,有的是问题等待着慢慢专研。
朱石樵的用功是思索,太多的方面值得他去思索了,这与他自小学习的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完全是两个世界,乃是真正的“思而不学则殆”,天分继承了博学多才的宁王朱权。
他也是历史系,比沈蒹低了一年级,考试的分数差了人家一线,但是沈蒹的笔记是他一向看不起的,通篇的大白话文,字迹呢没有章法,不过很娟秀干净。
可是沈蒹为了妹妹忙于生计,整天忙忙碌碌,考试前光看自己的笔记,便能考得名列前茅,这让衣食无忧的朱石樵不得不佩服。
没有电灯的学园黑漆漆的。朱石樵独自走出来,坐在小土山上,这位年轻的思想家一只手托着他的脑袋,思索起来,至于思索些什么,谁也无从臆测。
几个学生出来悬挂灯笼,生物系的学生把花圃开辟成了菜园子,其他系的学生纷纷抗议,如此花圃里掺杂种着美人蕉、蝴蝶花等花卉,也有西红柿和红辣椒等稀罕的蔬菜。
昆明的土地比起肥沃的黑土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凭借着亚热带的气候,充足的雨水,肥美的泥土如果不去管她,各种植物能长到一人多高。如果肯用一点心,那么校园一年四季的果菜都不用愁了。
有意思的是,每个花圃早早被男学生给包下了,在校园里走走,哪个宿舍口前的花花草草收拾的蛮像一回事,果树也栽种的齐整。路过的女生就会知道这宿舍里一定有位勤快、健康、有耐心、也有趣的年轻人。
朱石樵住在三十六号宿舍,他们的花圃别具一格,打理的十分雅致。好歹宁王也算是明朝的大园林家,朱石樵家学渊源。本身也喜欢伺候花草,手艺比生物系的学生高出不止一筹。
有个男学生走过来,看了一会儿花,顺手摘下来一朵。一边往胸前插好,一边进门问道:“你去不去打水?不去我就自己去了。”
“三顾茅庐才行,你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