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国丧(2)
作者:
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40 字数:10618
�恭敬敬的叫一声“叔叔珍重”。
今日回归中土,却已然分了君臣名分,嫡亲的侄子变成自己的君主,说奉旨等候,就得乖乖地在城外呆着!真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朱高煦不由得恼恨起了某人,若不是他从中阻挠,那今日兄弟二人又何必尬尴至此?暗骂你就是个糊涂虫。
屋里的气氛显得很尴尬,两边都没什么旧可叙,朱高煦离京的年头太久了,这一批官员没几个认识的。
兼且他本来在京城的根基不深,除了个别人外,没几个人会试图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选择追随一个亲王造反。
“安歇吧。”气闷的朱高煦起身送客。
两日后,一行人行色匆匆马不停蹄地赶到金陵城外,胡乱住了一宿,第二天拂晓旨意就下来了。
因不许连夜进城吊丧,贵为帝王唯一健在亲叔叔的朱高煦很生气,既不设香案,也不跪着接旨,愣是站着让太监宣读。
问题是如今很多礼仪规矩都改了,跪不跪的根本没人挑剔,何况贵为堂堂皇叔之尊,这一点明朝和等级森严,无处不强调尊卑有别的清朝有着明显的区别。
策马进城,当日徐灏目睹的热闹场景自然消失不见了,国丧期间必须家家关门,店店封户,稀稀落落的百姓望见汉王突然回京,也没什么反应,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这不免令朱高煦十分气闷,他生平最见不得被人怠慢忽视,冷道:“小王还记得京城以前何等红火?现在却是悲风冷雪,连我的汉王洲都不如。我那皇兄躺在冰冷的乾清宫,我风餐露宿的赶回来,这人生在世,到底有什么趣味?”
“王爷您想多了。”落后半步的金幼孜指着两侧,“主街上免不了冷冷清清,先帝仁义勤勉,雄才大略,治理天下战无不胜。四海安宁,安居乐业。百姓甚是感念,无需下旨张榜,一夜之间全城哀哭,您瞧瞧午门外。吊唁的香烛纸马堆积如山,好多人都哭的晕厥过去,这正是人心所向呀!”
“嗯。”朱高煦点点头,又问道:“那什么时候科举?我汉王洲难得出了几位举子,要送他们进京赶考。”
金幼孜说道:“王爷忘了么,新皇登基。按理应该加开恩科的。大丧过后,恩旨差不多就要下来了。”
“哎呀!”朱高煦懊丧的拍拍额头,“我竟忘了此节,这该如何是好?现在派人送信怕是来不及了。”
忽然前头的侍卫在马上一指:“王爷,内城到了。”
朱高煦身子一震,看着城楼上下一片肃杀之气的御林军。戒备森严,猛然意识到里面就是巍巍天阙,帝王的象征紫禁城,总领天下万民的中枢重地,不管他身份如何高贵,在这里都由不得任何人放肆。
国丧期间,任何人在此地都得下马。朱高煦心情复杂的跳下来,身上的佩剑以及手下侍卫的兵器一律被收缴,并且只许他一个人进入午门。
人在屋檐下,朱高煦只得一步步的朝紫禁城走去,身前身后跟着官员和十名禁卫。
谁知一进宫门,朱高煦马上大步流星的直奔金水桥,而不是遵循常例由武英殿入内,此举把金幼孜等人吓了一跳,追赶来不及了不说,又不能发生任何争吵。赶忙急匆匆的要抢在前头。
朱高煦脚步飞快的穿过太和殿,过了保和殿,仰着头直奔乾清门,站立两旁的数百名禁卫都看得目瞪口呆,一时间人人犹豫。谁也不敢去阻拦一位亲王。
忽然一道身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