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2)
作者:
宁小钗 更新:2019-12-28 21:45 字数:13386
姑娘何等娇贵身份,她也配说话么?咱们犯不着与她一般见识。”
短短一句话,逗得红珍笑了起来。沐兰香也笑道:“幸亏姨娘来了,你没有来时,我劝了她好半天,也不听话。”
红珍撇嘴道:“她一介丫头出身,好不容易爬到高枝儿上了,这些天浪的不知怎么才好呢!我看不惯。”
“我看她断不敢有意顶撞姑娘,这会子肯定后悔了,陪礼还来不及。”沈姨娘笑着劝解。
沐兰香说道:“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也是我一时多嘴,犯了她的忌讳。”
“到底是姑娘圣明。”沈姨娘恭维一句,又说道:“光顾着说话,把正经事给忘了。适才太太说爱徐府哥儿姐儿戴的帽子,就是那九凤戏珠的,吩咐我去讨纸样。我来问问姑娘会不会做?”
沐兰香笑道:“这你算问对人了,我们那时见人家孩子都带着狮儿帽子,闲来无事,便改成了九狮戏球,九凤戏珠,送给家里孩子们戴着玩儿。当时是随手做的,哪里来的样子?姨娘现在当了家,怎有闲工夫去做这玩意儿,干脆我来做吧。你和太太别嫌我手头慢,强如你巴巴的费神动手了。”
沈姨娘喜道:“姑娘肯帮我做,那真正好,改日我一定炒几道你爱吃的小菜送来,权当酬谢。”
三人正在房里说笑,杜芊芊打发小丫头来请她们,说孝陵卫送来了上好甜瓜,请姑娘、奶奶都去尝尝。
五月上旬,南方的甜瓜已经熟了,北方要等到五月下旬,小商小贩沿街叫卖。
这时候的甜瓜原产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最早唐代前引入中原,现今各地广泛栽种,哈密瓜、菜瓜都属于甜瓜的变种。
后世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一带的晋代古墓中,发现了半个干瘪的哈密瓜,说明哈密瓜应该是经由丝绸之路。明朝时的哈密瓜已经非常有名,但真正闻名天下则始于康熙年间。
犹如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万里飞马贡献荔枝的大动干戈一样,当时的清朝人描述过河西走廊专门给皇帝运送哈密瓜的场景。
“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成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每人携一瓜,瞥目而过,疾如飞鸟。”
可见有多么的劳民奢侈,清朝皇帝贪吃哈密瓜,不亚于杨贵妃之酷爱荔枝。
当然明朝历代皇帝在衣食住行方面不逞多让,甚至犹有过之。达官贵人家自是无法如帝王那样一呼百应,所以各地商贾和瓜农菜农纷纷动了心思,将哈密瓜的种子买来,就地培育。
河北的气候适合栽种哈密瓜,几乎各地都能种植甜瓜,明初时陆续出现最有名的哈密酥、青皮脆、旱金坠、大黄瓤、姑娘乐等。
再说红雯气呼呼的回到房里,将礼物往桌子上一摔,一屁股坐下,冷笑道:“我也不稀罕这些东西,无端端的引得人家来讥笑我。难不成我就配不上大少奶奶送礼物么?而今是个人都学会刻薄了。”
喜兰笑嘻嘻的道:“奶奶也太多心了,姑娘是说错了话,可也要瞧在太太面上呀。”
红雯瞪着眼睛,怒道:“太太怎么了?俗话说重孙有理告太公,她女儿当着那么多人讥笑于我,给我没脸,讽刺我是女相公,难道不气人嘛?所以我也会当着人前给她钉子吃。告诉你,我打小就不懂得畏首畏尾,做了姨娘更不能顾忌许多,这边怕人说,那边怕人怪的,将来咱们还想在这府里出头么?”
喜兰正要说话,忽然外面暂代管家之职的男管事拿着一张单子进来,隔着门帘,她吓了一跳,忙走出去问道:“你来做什么?”
管事说道:“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