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业和军费(二)()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19-11-12 12:35      字数:9990
  “主席,这是去年的修正财政收入。手机端 ”首都东方县执委会行政大楼,装饰考究的某件办公室内,执委会主席廖逍遥正仔细审阅着秘书送来的一份报告。

  报告是有关国家财政方面的,较详细,林林总总二十多页。廖逍遥粗粗翻看了一遍,然后将目光定在了第18页面,因为这一页写明了最新一个完整统计的财年(1681-1682财年)全国的修正总收入:3083.84万元。

  “超过了国大陆前明时代一年货币和实物税收的总和了(实物折合进去后,约2000-3000万两白银),而当年前明有一亿人,我们算非国民劳务工也只有五百多万,这生产效率是他们的二十倍啊。”廖逍遥让秘书端来了一杯牛乳茶,轻笑着说道。

  廖逍遥的语气满是感叹,但更多的却是自豪的感觉:三千万元的财政收入,在这个星球已经超过了法兰西,只逊色于联合省——好吧,也许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收入未必东岸低,但这个先不论——确实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去骄傲。

  当然了,三千万元只是“修正财政收入”,并不是真的央政府收到了这么多钱。这个修正的意思,是指地方政府与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总和,真正能够被央支配的资金,其实远没有这样多,算起来只有差不多1500万元的样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去年(1682年)年底举行的最新一届建国者全体大会,确立了央和地方新一轮的收入划分,卖地收入理论全部纳入地方财税体系,国企也严格按照股份(有的企业地方政府也持股)分配利润,总数达到了1880余万元的租税收入也进行了重新分配,大致央与地方七三分成,这些措施都极大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以鼓励他们更加有成效地进行地方建设,因为这样效率可能会高一些。

  这样一算的话,可能东岸政府的财政收入没那么显然了,盖因旧大陆国家的地方政府也有许多乱七八糟的收入(很多是靠富商或地主认捐),一般情况下的普通建设并不需要央政府掏钱,充其量其收入不那么稳定,也没东岸地方政府收入那么多罢了。

  不过即便是所谓1500万元的央财政收入,也已经足够做很多事了,特别是在他们甩掉了很多教育、医疗的负担之后(小学的建设与维持、基础医疗的覆盖,今后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更是可以专心投资一些大工程、大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投入、军费开支等等。

  “再把联合参谋本部的那些与军费开支有关的件拿过来。”感慨了半晌后,似是想到了什么,廖逍遥让秘书将前阵子军部递交来的一系列报告拿过来给他看。作为执委会主席,同时也是全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军部总参谋长当****,这在东岸历史还是第一次,大概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官集团早非常不满了,要不是他是在世的穿越者最合适的,这个局面也根本不会产生——他一直非常关心军队建设,几年来有关海陆军的每一份决议他都会仔细研读,并写自己的意见。

  在去年年底确立了分税制改革的基调并正式施行后,如今由央开支的许多项目、部门费用都需要重新审议,军费无疑也是其重要一项。从今年年初开始,联合参谋本部开始编制一连串的新预算,然后提交给执委会诸位大佬们审阅。作为军部的最高长官,廖逍遥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报告,甚至其很多部分都是在他的授意下编写的。

  “海军这次的呼声很高啊,老桑也和我打了几次招呼,要求适当增加海军军费开支,至少要被封存的舰只重新入役、遣散的人员再度招募起来,这还只是第一步。”将杯凉得恰到好处的牛乳茶端到嘴边,廖逍遥无奈地说道。

  他刚才口的“老桑”名叫桑凯,是海军硕果仅存的元老之一,目前担任海军部部长,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大海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