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巡抚之争(2)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1-05-19 22:31      字数:2986
�线了?

  明着与东林群贤厮混,又和“阉党”互通有无,这倒像是他能做出来的事儿。

  想到这里,朱由校走到东暖阁,一边在g0ng人们的伺候下穿戴戎服,一边说道:

  “着司礼监拟旨,调榆林总兵杨肇基移驻苏州,勘定止乱。升洪承畴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这两份圣旨一出,东林党人就全都明白了。

  两个月前,兵部尚书王象g递上辞呈,朱由校接受内阁的意见准其回家。

  张鸣鹤是东林党人,王象g致仕,按顺序就该是他上位,所以东林党人根本就不怕兵部尚书这个位子空缺出来。

  按理来说,皇帝都用这种语气下达了圣旨,做臣子的总该给皇帝一点儿面子,让这道旨意有效下达。

  可到了内阁讨论时,虽然叶向高、韩爌为了避嫌没有吭声,一直没什么动静的武英殿大学士刘一燝,这次却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反对的不是调杨肇基去苏州,却是以洪承畴巡抚辽东。

  在东林党人看来,苏州之事b起辽东巡抚花落谁家,还要再往后稍稍。

  其实,刘一燝不怎么知兵,但b起熊廷弼和洪承畴的固守之策,他的内心显然更中意另外一个人关于“全面反击”的策论。

  这个人,便是东林党人中鼎鼎大名的王化贞。

  王化贞,师从今首辅叶向高,东林党重要成员,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户部主事转右参议。

  眼下,正以右参议衔,分兵驻守在广宁。

  东林党人已经把叶向高推到首辅的位子上来,但并不会满足于此,很快就盯上了辽东这块是非之地。

  辽东经略已经是出身楚党的熊廷弼,而朱由校在熊廷弼去留一事上态度强y,东林党人只得徐徐图之。

  在他们看来,辽东经略问题上已经先失一城,巡抚一职,必须要由信得过的东林党人接手。

  圣谕下去的第二天,朱由校就接到两份奏疏,当即是冷笑不已。

  历史上经抚不和,导致努尔哈赤趁虚而入,连破辽yan、沈yan两大重镇怎么来的?

  东林党看事情,一直都是从党争的角度去看。

  他们只知道熊廷弼是楚党,王化贞是叶向高的得意弟子,无论有没有真能力,也要把他推到巡抚的位子上去。

  朱由校深呼几口气,冷静下来再去看这两份奏疏。

  第一份,是右参议王化贞所上,请求在一片石、三岔口等处增兵建城。

  单单就此时大明、蒙古、后金的情况来看,这个建议倒是颇有见地,朱由校决定准了。

  第二份,是内阁大学士刘一燝的,朱由校直接扔了第一张,去看关键部分。

  “定倾戡乱,全在人才,今羣贤毕集,诸保全封疆,剪灭逆酋之计,固以犁然毕具。”

  “而今条议凿凿,是在庙堂上专委任重事权。当以右参议王化贞任抚臣,请必应,应必速,辽事尚可办。”

  朱由校将刘一燝的奏疏留中,但紧接着第二天,兵部尚书张鸣鹤的奏疏就来了。

  在奏疏中,张鸣鹤对熊廷弼如今固守不前的战策大为鄙弃,说: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