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下一站,南京!(2)
作者:
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3-01-21 10:53 字数:2550
烟,烂漫桃花有如团团红云,山石溪水都被染上一层粉红。
清溪上漂浮着娇嫩的桃花瓣,在院中曲折萦回、婉转流淌,忽而穿过玲珑石山,忽而绕过古朴草亭,到桥下汇聚成一汪清池。
池水如镜,映出庭院中的亭台楼阁、绿柳红桃,也映出草亭中凭栏而立的朱国弼与李三才。
朱国弼一身紫色绸袍,李三才则穿着时下士子们常穿的直领蓝衫,夹里对襟,俩人年岁都不小,早没了年轻时的盛气凌人。
朱国弼,是靖难将领朱谦的七世孙。
万历年间,因祖上荫福,袭封抚宁侯。
天启元年,魏国公徐宏基以疾辞去勋臣守备一职,受勋臣举荐,朱国弼得领南京中军都督府,掌守备事。
没过几月,杨涟赌气请辞,却阴差阳错被天启皇帝准许,满朝文武咸为其请愿,朱国弼刚刚做上南京守备,也上疏为杨涟鸣冤。
朱由校当时的做法,是直接躲到南海子,压根连看也没看,这些奏疏自然全都落到了魏忠贤的手里。
起初,魏忠贤处于风口浪尖,自然不能大肆报复。
后来朱由校亲征,留魏忠贤在京主持政务,在这期间,魏忠贤开始旧账重提,按名单报复那帮曾为杨涟请愿的东林党人。
朱国弼因当时那一份奏疏,被魏忠贤剥夺岁俸,他屡次上疏,全都入如浩海,杳无音讯。
很明显,要么皇帝根本不知道魏忠贤在京的所作所为,要么就是心知肚明,但是在故意纵容、默许。
无论哪个情况,都不是朱国弼所期望的那样。
他出神地望着自己与李三才在水中倒影,说道:
“唉!皇帝来金陵了…”
李三才闻言,心头一沉,飞扬的神采收拢一些,低声应道:“是啊,抚宁候想必也听说凤阳发生的事了吧?”
他万历二年考中进士,初就被授为户部主事,这个as可谓许多人可遇而不可求。
卢象升这种人才,朱由校钦点的天启二年榜眼,现在也就是个翰林院编撰,李三才一进来就是户部主事,没托关系谁信?
原本,李三才也准备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
但就是因为当时太过年轻气盛,替某位被弹劾的东林大佬说了句话,就从京师被贬往地方。
地方上那一阵子,说实话,倒是成就了李三才。
那些年,李三才各处去走,明面上的政绩一直很突出,也曾在南京为官,在某青楼结识还没有袭抚宁候爵的朱国弼,两人一见如故,关系格外亲近。
也正是因为李三才,朱国弼觉得东林党都是他这样的人,开始主动结交东林党人。
李三才这个人,实际上就是令万历皇帝头疼不已的党争的as。
当时,李三才由于很会包装自己,俨然成了东林党的中坚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林党人对他入阁辅政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当时的执政党,是方从哲为首的浙党。
浙党自然不愿意让一个东林党入阁,对自己形成威胁,就开始想方设法破坏李三才有才能的大贤人设。
再加上万历皇帝实际上也知道东林党人都是个什么货色,明着没说,但就是不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