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诸将(2)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3-01-21 10:55      字数:2364
同总兵张万邦三人。

  榆林为天下世居将门最多之地,姜氏将门更在榆林、固原、甘肃、宣镇等处都有子弟为官,是如今分布最广的几大家将门之一。

  宣府镇总兵官姜弼,就是榆林总兵官姜让的亲弟弟。

  宣府与大同,则是九边军镇中连年作战最多的两处,这两个地方的边军,也被各地将校公认为“精锐中的精锐”,是大明官军中的扛把子。

  至于天津总兵马爌,他虽然是最早来的,抢了个距督师大帐较近的营盘,但是因为天津介于畿辅之间,处境就比较尴尬了。

  而且上次西南大战也没有天津兵参与,这次的座次,马爌就被负责排序的文官排列到了诸将最后。

  其实无论什么时代的人,都要使用有色眼镜看人。

  比较靠位最前的榆林、宣府、大同那三位大帅,显然是这次奉诏入京的诸将领之中地位最高,部下公认战斗力最强的。

  别的将领上前称呼,一般都是唤做“某帅”,在当下的武将圈子中,只有威望极高的九边总兵,才有资格冠以大帅之名。

  现在还不是明末那种“总兵满地走,大帅如牛毛”的时候,被所有人异口同声称作大帅的,其有无真本事尚先不论,也绝对是有这个自傲的资本。

  这三名诸将领中的“大帅”坐在位子上,多少显得有些倨傲,说话也只是向左右地位较高的将领附近打哈哈。

  对那些靠位较后的,连看一眼都懒得看。

  韩爌坐在最后,很少有人会主动上来找他搭话,他倒也不恼不怒,谁叫他们马氏将门在朝廷寄予厚望的时候出了茬子呢。

  萨尔浒之战的影响还不仅限于辽东形势上明金的攻守易形,更深远的是参战将领声望的骤然暴跌。

  马氏将门曾因名将马芳而显赫三朝,萨尔浒之战中,马爌的父亲马林统领北路大军,作战时却畏敌先逃,连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弃之不顾。

  这种笑料,至今都是天下武人的闲时谈资。

  世人皆知,辽东李氏如今的地位不上不下,不复当初,却不知他固原马氏,早已成了过街老鼠,遭人嘲笑。

  马爌决定闭目养神,静待那位朝廷为大军选定的新督师会阅诸将,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上次那个叫杨镐的督师,可把诸将坑的不轻。

  才刚闭眼,肩上就被人轻轻点了一下,马爌转头看去,却见到是同列为最后的一名将领。

  这个人朝他嘿嘿笑着,马爌记得,他叫做马世龙。

  马世龙,字苍元,宁夏卫人。

  万历初年由世职中武举,万历末年曾任宣府守备、游击等职,天启二年四月,因战功升永平副总兵,驻滦州。

  现在的马世龙,还只是大名府的协守副总兵。

  由于座次靠后,一样没什么人肯主动和他搭话,闲着无聊,就只好各种没话找话了。

  “这位便是马大帅的第三子马爌吧?”

  这话触动了马爌的神经,他神色一变,最后还是转过头去,淡淡说道:“正是标下。”

  听见“标下”这种看似自贬,实则是在嘲讽自己的称呼,马世龙神情之中,略显尴尬,也知道他是会错了意。

  讪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