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天启勋贵集团(2)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3-01-21 11:08      字数:2366
�。

  兵情调动、军务处置,现在往往只需要向上级巡抚汇报,再由巡抚报往兵部,五军都督府甚至连知道的意义都不复存在。

  一地将领之升迁、调用,就连总兵说话也是不算的,他们只有推荐的权利。

  真正一员将领能否得到升迁,或是会不会被突然调往它地,这些都要由武将的上级文官同意,再向京师申报,才能最终决定。

  然而,勋贵就一定是可以信任的吗?

  明初至今的勋贵,如英国公一系、黔国公一系,这样的忠贞之辈已然不多了。

  更多的,是依靠祖上戎马功勋所得到的爵禄,庸碌一生的无能之辈。

  这些人就算掌握了实权,也难有什么成效。

  所以,朱由校从现在开始就在规划,打算在日后去做和朱元璋同样的事,把勋贵筛一遍。

  留下有能耐且听话的,剔除掉那些尸位素餐而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废物。

  而朱由校担忧的点就在这里,除了利用勋贵集团短暂控制五军都督府以外,几乎没有第二种方法能与改革卫所将会到来的反抗抗衡。

  对于朱由校的这个想法,就算是老成的张维贤,或许也是没有意识到的。

  武勋集团重掌军权这一天的开始,也就代表着他们在走向一个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道路。

  最终获利的,只会是朱由校这个做皇帝的。

  不多时,在京的一些有头有脸的勋贵们都到了。

  眼下,勋贵们公认的领袖有两家,第一便是朱由校首推的英国公张家。

  第二个,是开国名将徐达的后人,即跟随朱棣上北京的徐氏分支,定国公一系。

  剩下一些在京较有名望的勋贵,有武定侯郭培民、泰宁侯陈延祚、镇远侯顾肇迹、西宁侯宋裕德及阳武侯薛濂等二十余家。

  这二十余家,各自都掌握着五军都督府的职位,改制后,他们是天然的受益者。

  这些勋贵,大部分都是跟随成祖靖难留下来的,其余也有仁宣始封和夺门之变的所谓功臣世袭子弟。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什么身份,消息一出,他们都自动与皇帝站在了一起。

  整顿卫所,对于他们来说,是实实在在可以用来获利的手段,更何况这次还是奉旨去办,更加得心应手。

  一纸圣旨,将整个从前勾心斗角的勋贵集团,短暂的整合到了一起。

  而这次张维贤召集他们来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确定以哪家为首。

  在京勋贵们公认的领袖,除自己张家以外,还有定国公徐氏,地方上支持他们的勋贵世家也不少。

  既然说这次是要干大事,自然和和气气才是最好的。

  要是整顿卫所的时候,勋贵们还是各自为战,分成几家互相勾心斗角,很显然,那是斗不过反对派的。

  卫所可不是盐法,这涉及到天下间几乎所有的文臣、武将,即便是勋贵集团一起站在皇帝这边,也不是那么好办的。

  如果这次皇帝改革卫所的目标不成功,那么五军都督府的还政也只是昙花一现。

  虽说勋贵们各自的军事能耐远不如先祖,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可对这一点,他们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