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颖川书院(3)
作者:
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6:51 字数:6242
转道:“不过,我大伯父的建议,主公你为什么不同意?在许昌展,也不是不可以啊。”
“那你说说,在许昌展有何利弊?”刘易一边策马慢走,一边和荀彧聊着。
“如今董卓把持朝政,尽管名义上是满朝文武共同逼宫,都同意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的,可是,在天下各地官府的心目中,大家都明白其中的猫腻,对现在的朝廷,未必真的认同归心。而这,便也是天下大乱的主要根由。本来,先帝在位的时候,政令便不甚通达,各地州府官员,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迹象,现在,相信这个朝廷的政令出了不司隶八关,天下群雄,谁还会遵从朝廷政令?许昌,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有我荀家支持,主公你大可以先一步进占许昌,占得这腹地,把少帝扶正归位,以此,可令天下群雄归心,若有不顺服的,也可出师有名,直接出兵镇压便是。当然,最大的问题是面对董卓大军来攻袭的问题,可是,某相信,只要主公你振臂一呼,多少都可以得到不少地方官员的附从,在短时间之内聚集得三几万兵马,应该也可镇守得住许昌一段时间,到时候,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我们把两个基地的兵马调来,那时候,相信也有更多天下英雄来许昌,等那时候,便可以和董卓大军决战,一举定江山,只要击败了董卓,便可以重整朝纲,建立新朝廷,以统治天下。”
刘易知道荀彧说的,都是一些比较现实的事,表面上,的确也可行,如果刘易真的据许昌,在短时间之内征集三几万人马守城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也相信,一些真正忠于汉室的官员,也的确会率军前来,可是,荀彧不知道历史的展,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天下群雄的野心。
如果说,在短时间之内。守住许昌,刘易也觉得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可问题是当守住了许昌,又或者是击败了董卓之后呢?那些率军前来各地英雄。他们便甘心完全顺服于新朝廷?特别是如果自己出兵去镇压一些不愿意顺服于新朝廷的人,到那里候,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种自己刘易便是董卓,和董卓一样,挟天子令诸候的嫌疑?天下群雄,怕现在都已经把这个时代当作是春秋战国时代来看待了,汉室盈弱,不足以震摄他们。不管谁和汉室皇帝亲近,怕都会被他们看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当然,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刘易倒也不怕,怕就怕就算是成立了新朝廷。也难以做到政令畅通,当那些前来勤王的天下豪雄率军离开之后,谁敢保证他们不会一样的拥兵自重?谁敢保证他们便会真心的为了整治大汉而尽心尽力?反正,刘易觉得,如果如此匆忙的把少帝再扶正。成立一个新朝廷,这个朝廷,并不纯粹,这是在走老路。天下纷争依然,不知何时了。所以。刘易始终都认为,如今。还是着力展本身,当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后,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平靖天下,那时候,建立新朝廷,不管皇帝是谁,政令才可真正的得到通畅,大汉才有可能得到振兴。
今时今日,刘易是只得两个基地不错,可是,当力量所达的时候,便会有三个基地、四个、五个,以至更多,那个时候,每一个地方的官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一个官员,都是纯粹的为了振兴大汉而奋斗,那样的大汉,才可以真正的得到振兴。否则,这天下依然还是一个乱局。
刘易颔而笑道:“文若,你有点急了,还记得当初我在张钧府上,大家初次见面的时候所说的话么?那时候我便说过,欲要振兴大汉,必须要先稳足,然后才求展。现在,先不管朝廷如何,不管是谁做皇帝,不管是董卓把持朝政也好,或者是袁家也好,我们都要坚定不移的按原来的计划进行。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什么的朝廷,也不是为了谁做皇帝的问题,而是能让大汉的百姓真正的得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少有所学,让天下百姓,不用再受兵灾之祸,也不用再怕天灾祸害。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