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刘易的幸福生活(2)
作者: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6:52      字数:5395
��衣着不同的原因。新款的衣服,也被一些来新城采购货物的商人看中,不少商人都从新城采购了不少贩卖到别处去。

  刘易在知道了后世的服式居然在这汉代这么快便得到推广之后,他马上便想到自己的军队士兵,也应该要换装,换上便捷的衣服。刘易还打算,汉服深衣,今后便做为国服礼服来穿着,毕竟,汉服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不可弃,应当给予保留。

  除了这些新款的时代衣服,还有不少新奇的事物吸引别处的商人前来采购。贸易往来多了,直接便带动了新洲新城的经济。

  现在时间还短,相信不久之后,特别是从洛阳迁徙了这么多商贾到了这里之后,他们主动把新洲新城生产出来的新奇事物贩卖到别处的时候,相信新洲新城的经济也更加的快增长。

  但要说新洲新城与别的城镇最大分别的地方,应该便城内的秩序问题。在新洲新城,很少会见到有那些沿街叫卖的商贩。甚至连逛街的民众都比较少,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新洲新城并不是普通单纯的一座城镇,此时的新洲新城,还是一个大集体式的大集体,所有新洲新城登记在册的百姓,他们的工作、生活,几乎全都是由官府安排并分配他们的生活物资。

  粮食方面,虽说一开始刘易便有规定,所有登记在册,属于新洲新城正式的百姓,都可以凭百姓的耕作能力自领田地,开荒种粮。所种粮食,留下百姓足够的口粮,然后才根据整体情况,交纳一定的税粮,再多余的,可售给刘易。反正,刘易的初衷,便是让百姓可以自力更生,不用再要刘易拿钱出来购粮来救济他们,在这个条件之上,多余的粮食,刘易才会通过税收及购买弄来供养军队。当时,刘易也说过,如果百姓所种之粮不够他们自己食用的,刘易也会继续接济他们,直到他们能够自力更生为止。

  可以说。刘易的这个做法,当真的是一片赤子之心,情感天地,做得无话可说。这些百姓。几乎全都是刘易从洛阳迁来的无家可归,食不裹腹的流民,是刘易给予了他们新生,他们又岂能对刘易施与他们的恩情视而不见,谁又不铭记在心?

  所以,让刘易意外的是,百姓们耕作所得的粮食。他们居然一粒不留,全都上交给由张钧主持的官府。然后,依然像刘易一开始救济他们那样,再从官府领取仅够他们吃食的粮食。

  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也足见大汉百姓的厚道善良,这个时候,这些百姓,全都没有半点私心。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官府一声令下,便一呼百应。人人都能尽心尽力,齐心奋力将事情做得最好。这么快可以建好新城,这么快可以建好满城的民居,以及造船厂、新文学府、一些工作坊(实则等于工厂)等等,这些,便是这十多二十万百姓齐心努力的劳动结晶。

  这些都让刘易不得不感叹,群众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

  刘易无偿供给他们粮食,还有规划的为他们建设住房,把建好的宽敞的房屋,分配给他们。只要还有良心的人,都会无条件的自觉的服从刘易或者说由刘易组建的这个官府。这些,也是汉人的美德。

  因为民众都自觉的把自己看成是这个大集体的一员,许多劳动产出,他们并没有多拿多要,几乎全都交予官府。所以,就造成百姓的盈余不多,没有人有多余的闲钱,并且,又人人都爆出空前的劳动热情,有活都抢着去干,不干活的,还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如此一来,新城之内哪里还有闲人逛街?有的,只是匆匆忙忙工作搞生产的人。或者,也只有一些外来的人才会在新城之内闲逛。

  而那些外来的商人,他们来做交易的,实际便等于是和新城官府做交易,只有后来像邹家、易家等等家族到了新城,设立了他们的商铺,才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