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攻不顺(3)
作者:
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7:09 字数:6369
��小城镇,分别是张茅镇、菜园镇、三门镇。此三镇,隐约的形成一个品字形,拦在曹阳与郏县之间,彼此形成犄角之势,成为郏县的前出卫城。想要攻击郏关,就必须要攻下这三镇。
当然,除了这三镇,其实还有数个小镇,但是,那些小镇并没有成为董卓军重点镇守的城镇,一般都是留着几百军士在维持地方的秩序,保持对那些城镇的控制。平时,刘易军若要向那些城镇攻击的时候,他们都会马上撤走,撤回三个主要的城镇当中,加强那三个小城镇的防守兵力。
李傕、郭汜,他们在知道刘易率军向庐氏县进军的时候,他们便早已经下令下面各小城镇的军士撤回到重要的城镇当中了。所以,那些小城镇,太史慈只要派出小股军士去接收了便可,不用派出大军去攻夺。主要的,就是集中兵力,对付这三个重镇。
张茅镇,便是太史慈要夺下的第一个小城镇。
张茅镇常驻董卓军有五千兵力,附近几个城镇的兵力已经撤回到镇上,所以,实际的兵力,差不多接近七千人马。
太史慈手上有五万五千的军士,自然不会单单是攻击这一个小镇,他与戏志才合计之后,决定三镇一起攻打。
黄正、武阳两人,率着一万军马,攻打张茅镇,另外,让一个提拨起来的将领,率一万军马绕过张茅镇,攻击菜园镇,余下的三万五千军马,随太史慈、戏志才一起直扑三门镇、同时兵压郏县。
如此兵分几路攻击,可以使得三镇都不敢轻易的出城支援别的城镇,太史慈直接率军兵压郏县,也可使得郏县的董卓军不敢轻易出城对三镇进行支援。如此,也能够达到同时对董卓军进行攻击,使董卓军陷于被动又不敢乱动的局面。
自然,城镇离曹阳有远近,严格来说,是做不到同时起攻击的。所以,真正最先攻对董卓军攻击的,是黄正、武阳的这一万军士。
敌我双方对持了这么久,双方其实都能够知道对方的兵力情况。互相在对方安插探子细作是少不了的。只是,董卓军不利的,就是他们并没能及时的掌握刘易方面的兵力调动,在双方对持的这段时间,他们也只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所以,他们并没能真正的掌握到这一次刘易对他们攻战的真正的详细兵力布置情况。
就有如,太史慈率着大军向他们的城镇攻击而来,他们并没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刘易会派出多少军马来攻伐他们。而太史慈,却能知道他们固定的城镇之内,有多少兵力,他们从别的小镇撤军多少兵力,太史慈亦能知道。
原本,有着六、七千董卓军镇守的城镇,让一万兵马对其进行攻击。兵力略显不足,但是,太史慈知道这一次攻击,旨在快。他的目标,并不是这些小城镇,而是郏关,只要拿下了郏关,这些小镇亦可不攻而下。所以,他给予手下众将的命令是,能攻则攻。不能攻就牵制,让他们不能轻易的互相支援。
郏关与三镇,从小局部来说,互相形成犄角之势,可随时互相呼应,互相出兵支援。从大局势来说,郏关又与弘农郡、函谷关、庐氏县等几个大城镇形成犄角之势,就似是一个整体一般。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攻击任何一地,可能都会受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可是,那都是建立在双方兵力相当。建立在攻方兵力不足的基础上的。
现在,董卓军留在弘农郡内的总兵力,不过是十多万,但刘易,却可以调动二、三十万的兵马对其进行同一时间的攻击。
四大军师与几个大将所商议出来的攻伐董卓军的策略,其中最有用的一点,就是分兵对董卓军进行互相牵制,让不利的局面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把敌人的犄角之势,变成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