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关中之战(上)(3)
作者: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7:30      字数:5353
至五十万大军的防寒衣服,要由从内到外去为他们准备。这个,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项非常大的工程。

  棉衣、棉裤,一套,最少得要三几斤的棉絮,加上缝制军士穿在里面的棉质防寒内衣。军士的一身衣服,怕要用到五斤或以上的棉絮。

  以五十万大军来计,最少得要两三百万斤的棉絮。

  棉絮不是粮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生产的,就目前大汉的情况,混乱了这么多年,百姓生产荒废的年代,怕整个大汉都未必可以收购得到这么多的棉絮。

  事实,在这个时代,百姓很少会穿得上棉衣,棉衣与绸衣一样,都是奢侈之物。百姓在寒冷的冬天,能够有多一件麻衣穿都相当不错了。所以,棉絮,相对来说,也是紧俏之物。

  所以,得要现在就开始准备,免得到时候临时临急,肯定是准备不足的。

  如果不能让出征的将士人人都有着足够的防寒衣物,那么出征漠北的事,根本就不可能。而出征的兵力多少,也取决于新汉朝能够准备多少防寒衣物。

  有了防寒衣物,还要考虑到粮食的问题。

  现在新汉朝倒不缺粮食了,整个洛阳地区、并州地区,与及现在开始整治的关中地区,只要不是碰上大灾年,粮食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更何况刘易夺得了董卓的粮仓,这部份粮食,足够关中三几百万的百姓用度一年,而关中百姓,也不是坐等这些粮食来维持生活的。所以,其中大部份的粮食,都会秘密运回洛阳存放起来,用作新汉军的军粮。

  粮食不是问题,但是运送粮食补给却是一个问题。大漠太大太远了,如何保证一路进的新汉军将士的粮食问题,就得要他们多费脑筋,看看如何才能让运粮队及时跟得上大军。

  武器问题也要解决。虽然现在新汉朝的军工部门没有停止过生产武器,但主要的箭矢,一定要加紧大量生产制作出来。因为,新汉军一旦出入了大漠北,就没有地方可以获得必须的武器装备了。所以,箭矢一定要预先大量制作出来,让军士带足出征。

  进攻大漠,唯一的好处就是异族人并没有如大汉境内的城池,他们这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所以也没有城。因此,新汉军就不用带着沉重的攻城设备。投石机、床弩这些重型的武器,刘易也不准备带的,太重了,携带不方便。投石机不说,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床弩,这个其实要在特定的一个环境之下才能挥其威力的。所以,就算是带着也未必派得上用场。因此,长弓利箭,就是新汉军远程攻击的主要手段。

  繁繁种种,戏志才等人都考虑到了,甚至战士们万一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将要采取一些什么的措施,他们也想到了。准备命令新汉军里的军医做足准备,比如,收购花椒、生姜等等。当然,酒也是必须的,命令酿酒作坊加大生产力度,制作出来的酒,只出售一小部份。其余的,都要留下存起来。在寒冷的地方。喝点高纯度的酒。也可以驱寒。

  他们甚至想布命令寻得神医华佗,向他询问一下如何防治医治在寒冷地区有可能作的一些病理。

  刘易这个半桶水神医,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了的,所以,并不打算向刘易询问。

  刘易在皇宫风流,戏志才等人在为出征漠北的事烦心。

  而黄叙与典韦。他们却一路高歌猛进,攻夺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他们当初强行破击贼兵的渭河防线,那时候,贼兵新败。在长安被新汉军杀得胆颤心惊。当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逃回到渭河北岸之时,他们根本就来不及调来更多的军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