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可惜,刘易这个家伙,还真的有点运势。使得张让要借送索银之时,一举灭了刘易的,却让刘易结识了万年公主,让刘易躲过了一劫。
每每想到这些,袁绍都暗暗惋惜,因为,那个时候,刘易是最容易被击杀的,只是张让动一动手指,随便派出一支人马,都可以叫刘易死无葬身之地。但偏偏,可能是张让认为,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蹦达不了几天,不想小题大做,没有恨下决心弄死刘易。
当然,想到这个,袁绍的心里,也暗恨自己,恨自己当初在怡红楼与刘易结怨的时候,为什么要放过刘易?他应该在那个时候,就灭了刘易的。
接下来,他分别派人,明里暗里都想杀刘易,但每一次,都让刘易得以逃生。想想,袁绍还真的不太甘心。自己想杀一个人,怎么就会这么的困难?
冒险,刘易一直都在冒险。
白门楼救吕布父女,以及,这一次,刘易攻伐荆州,再挥军袭击曹操的军马,这些,袁绍都觉得刘易是在冒险,这样的事有很多,数不胜数。从这些事当中,袁绍总结出刘易似乎善于冒险,到现在,似乎已经习惯于冒险。
嗯,一个人,善于冒险到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习惯于冒险,那么,就会成为他的缺点,似乎就能让人有机可乘了。
袁绍想来想去,要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一个人性缺点呢?
还有,袁绍也看到了,新汉军已经历经过了无数大型的战争,动辄就是十万军马以上的战争,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但是,每一仗,新汉军的军马,损失甚微,新汉军总会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
为什么会这么样?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一支军队,为何总会打胜仗?并且还每一次胜利,都能够以最少的代价获得?
袁绍归结于两个字,还是冒险。
刘易,刘易所统率的军马,都善于冒险。似乎,这是刘易性格的延伸,就仿似,刘易似乎总会很有信心,总会预知知道生什么事,然后,总能出人意料的,先人一步的做出最为适当的攻击。
似乎,刘易就没有想过,万一他的冒险失败,那么就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然,袁绍也看到,刘易也好,其军也好,他们除了冒险之外,亦非常有耐心,绝不会急于求胜。
就似现在,新汉军的攻击。稍有不顺,他们马上就会步步为营,摆出了一个向自己进攻的态势。却从来都没有攻城,或者说,都是在佯攻,并不是真正正式的攻城。往往,似乎都要等到最佳的时机,才会孤注一掷,一举而下。
这个。袁绍非常清楚的记得,当初灭黑山张燕的时候,刘易是如何灭了黑山张燕的。居然是从山间的一条地下河道钻到山顶上去。说真的,那场仗,作主导的是刘易,如果换了是他袁绍。怕是绝对不敢那样的。
那么。现在了解清楚了刘易的行为方式,又如何利用刘易的这些缺点来给予刘易致命一击呢?
袁绍看到,现在,从冀州北部向自己攻来的新汉朝,应该是处于一个耐心等待给自己致命一击的机会。暂时,只要自己的大军严阵以待,不给他们机会,那么。一时半刻,这些新汉军。应该不能给予自己太大的威胁。
现在,刘易夺取了荆州,返回了洛阳,相信,刘易不久之后,必会亲来攻击自己。那么,如果刘易亲来,刘易又会如何攻击自己呢?
或者说,刘易又想要如何兵行险着,将自己一举击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