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汉人的自豪(3)
作者:
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8:38 字数:5467
��汉朝,与我们新汉朝合作。所以,一般的闲人名士什么的,我们不用去管他们。惹火了,直接分配一些田地给他们,让他们耕田种地去吧。我们新汉朝,不养闲人。”
“呵呵……”荀彧听了不禁失笑,想到那些文人名士,口口声声指责刘易,不愿报效朝廷,在新汉朝的政策之下,他们失去了原来生活来源,最终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与一般百姓一样到地里耕作的场景,他也不禁觉得有点搞笑。
实际上,不要以为,世上总说,那些文人名士,他们什么的钟情于田园,隐世躬耕。这些,怕是不太可能的,哪怕是小诸,他亦不是耕田出身的吧?说是那样说,但估计是为了宣传的。刘易不相信,他一边耕田种地为生,又能一边饱读诗书。
后世,学生万万千,几乎都是脱产就学的,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四年大学。算六岁起吧,读出来,起码都二十一、二岁了。这当中,叫他们去耕田种地,一边读书?靠这个,能养得活自己么?偶尔帮帮农活是有的,但绝对不可能靠这个养活得了自己又一边读书。
那些名人士子,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方能学有所成。如果在新汉朝的政策当中,他们失去了经济生活来源,又不愿意为新汉朝效力的话,那么,他们就只能去种田了。想想,相当于后世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在家里务农,心里能甘心么?
“主公,不管如何,荀某还是请主公留在洛阳主持大局。毕竟,主公只是义兵出身,之所以为汉室宗亲,是先帝所赐,当中真假不言,但却足以让世人非议。何况,就算是汉室宗亲,有少帝在,主公日后登基为帝,也总会让一些人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主公坐镇洛阳,正式主政,起码可以让人潜移默化,让世人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达程,到时候,主公登基,那就顺理成章,没有人再敢非议。甚至,世人怕都慢慢的遗忘了西山皇陵的少帝。毕竟。在主公的主政之下,新汉朝蒸蒸日上。在主公的主持之下,收复统一大汉。这个,人人都能够知道,这一切,都是主公的功劳,在主公的英明治理之下,大汉中兴。我们大汉,人人都得到主公的惠泽,这样,谁还敢拿主公的出身来历来说话?谁还敢说主公登基为帝不是?到时候。大汉百姓,潜移默化,在心里就已经认定了,主公就是大汉刘家皇室的延续。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再非议主公半句。”
“呃……”刘易听荀彧说得若有其事的样子,心里也不禁被他说动。
事实,刘易想想亦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可以想象,刘易如果总不在洛阳坐镇,每年都在外南征北战,到最后。统一了大汉,刘易回京,那个时候,登基为帝的话。恐怕就会让人感到有点突兀,起码,会让世人觉得。有一种是刘易功高震主,夺了少帝的皇位的感觉。这个。历史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事,一些功高震主的家伙。在外征战,得胜回朝之时,便是他们夺位之日。
刘易虽然不是那样,可是,落在一些不明新汉朝其中的实际情况的人,就会有那样的念头。
毕竟,大汉疆域太大了,刘易现在所得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那些刚刚被收复的地方,到时候,朝廷的掌控及治理,肯定不是太过到位,偶尔有地方生叛乱,也不是不可能的。
“好吧,暂时,我回到洛阳之后,就先待在洛阳一段时间,不过,如果有特殊情况,刘某觉得,还是会离开洛阳的。”刘易不想把话说得太死。
“这是自然。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新汉朝,兵多将广,赵云、太史慈、黄忠父子,甘宁、马、孙策、周瑜、关羽与将飞,等等,一众大将,无一不是可独挡一面,镇守一方的将才,还有诸多谋臣,都有着经天纬地之能。主公何不放手,让他们尽展他们的才华?若事事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