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诸事烦身(2)
作者: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8:40      字数:5387
p; 刘易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要如何处理那个司马祸心,毕竟,现在随着统一大汉的战事打响,新汉朝的势力也就已经越来越大了,原本一直坐镇洛阳,并对自己最为忠心不二的四大军师,基本都要随军在外,或者是主持一言。这四大军师,亦是最明白自己的心的,别的谋臣,不是说他们对自己不够忠心,而是他们很难明白自己的深意。

  好比老岳父蔡邕,他哪怕是自己的岳父,但依然还有他自己的做人准则,有他自己的坚持。如果他认为是对的,肯定不会妥协,要跟自己争论到底。自己就算是提醒蔡邕要留意司马懿这个小子,可是,他也不会以为然,以为一个小儿,只不过是聪颖了一些,会对刘易或对新汉朝有什么的危害?人之初性本善嘛,如果刘易敢说这个小子包藏什么的祸心,蔡邕肯定会跟自己急。

  所以,跟蔡邕说不通,难道刘易现在就可以跟蔡邕说,最终这个大汉江山会被司马懿的后人篡夺去,并且会让汉人几乎灭绝?蔡邕会信么?就是刘易知道,有些事不能跟蔡邕这样的刚正刚烈的人说,不能跟那些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人说,所以,刘易才会让蔡邕、卢植等一些老臣,开始慢慢的退居幕后,去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事,慢慢的减弱这些老臣在新汉朝的威望,如此一来,以后他们想要给司马懿一定的支持也有心无力。

  现在,刘易要重用一批谋臣,比如田丰、沮授、缝纪等人,还有从荆州纳降来的谋臣,如伊籍、马家兄弟,以一些并不算是太过有名,但实在是有才的文人。刘易打算,把庞德公召回洛阳,让他取代蔡邕在洛阳的地位,有庞德公在朝中,亦可以召来更多的荆襄人才为新汉朝所用。刘易的心里,亦隐隐的觉得,那哎呀岳父水镜先生在明面上与庞德公、黄石公等隐世名士为友。但实则他们暗里有所不和,不管是学术还是政见。应该都有所分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学派的纷争不是很激烈么?如今的大汉,虽然不至于那么的激烈,但是肯定一直都天明争暗斗着。自己重要庞德公、黄石公派系的人,那就等于是在打压水镜先生司马徵这一个派系。

  刘易很清楚的记得,当时带司马如烟回颖川书院提亲的时候,那哎呀岳父司马徵与自己所说的那一翻话。

  当时,他说,他与庞德公、黄石公一起夜观天象,所观看到的星象所示。大汉气数的确已尽。当时,他们三人就因大汉天下大势,以及将来大汉何去何从的问题产生了分岐。

  黄石公认为,大汉气数虽尽,可却可以事在人为,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大汉的气数。他的意思是说,可以如西汉之后的东汉一样,通过扶持汉室刘家的后人。使得大汉气运获得延续。而庞德公认为,天下分分合合皆有定数,应顺势而为,不可逆天改运。强行干涉,他们大家随遇而安则可。

  但司马徵则认为,大汉气数已尽。这就是不可逆的天意,他赞成黄石公所言。可通人力,但不是通过人力来延续大汉气运。而是认为,该改朝换代就该改朝换代,就如庞德公所言,顺应天意,但不能随遇而安,而是要有所作为。刘易后来,也找庞德公应证过了,他们三人,的确有此争论。当中,无非就是黄石公对大汉还有着很深的留恋之意,希望大汉不应该就此消亡,而庞德公则认为,一切自有天意,随遇而安则可,顺势而为则可。而司马徵则是大汉消亡不可逆,通过人力干涉,改朝换代,不过,至于如何改,他当时没有说。

  现在嘛,庞德公就是随遇而安,顺势而为,或者说,他现在,应该已经认为刘易这个新汉朝,便是那取代大汉的天意,所以,他才会愿意为刘易效力。可是,那司马徵呢?他为何不露面?难道,他不认为自己新汉朝就是可取代大汉的朝廷?并且安排了司马懿在洛阳,这算什么意思?

  反正,刘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