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转化财富(3)
作者:一级烟枪王      更新:2021-06-11 09:14      字数:4309
br />
  如此,的确也极大可能的缓解了不少城内的交通问题。

  朝廷方面,也很快就有了相对应的一些举措。针对这些自愿搬离城镇的百姓,有着许多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另外,也出具了一些对于迁徙百姓的福利法规,鼓励百姓搬迁。

  比如,如果百姓愿意将他们城内的房屋归还给朝廷官府的话,官府会负责为他们在城外他们指定的属于他们田地的地方修建新的房屋给他们。另外,还有一定的补偿。嗯,这一点要说明的是,当初城内的房屋,全都被收归朝廷所有,分配给那些百姓居住之后,名义上是他们所有,但实际的所有权是在朝廷官府手里。如果分配给他们本人居住,或者是一代传一代下去的,朝廷不会有回收权。但是他们不再在这些房屋居住的话,那么就得要被收归朝廷官府,再作另行分配。

  但是,百姓也不会太笨,就算他们要搬到城外去,也会在城内的房屋里留下一些家人居住,如果就可以保住他们在城内的房屋。但是,他们要在城外另建新房子落户的话,那新房子是要他们自己出资出力去修建的。

  朝廷如此,等于是合理的,让双方都满意的收归一些等于是空置的房屋。而这些空置的房屋,又可以再分配给一些有需要的人。比如,一些有功的将士,他们如果想要到城内居住生活的话,那么就有地方给他们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百姓不愿意将房屋归还给朝廷官府的,但又没有留下其家的人在城内居住。那么他们的房屋就等于是空置,如果他们还想继续保留,就得要向朝廷官府申请,如此,每年都得要上交一定的保管费。

  当然,朝廷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就是建议那些百姓,如果打算留一部份家人在城内居住的,就让在城内的人尽可能的学习经商。甚至,朝廷也出具了一些鼓励经商的政策。

  朝廷希望,基于现在大汉的教育基本普及,基本能让所有的百姓人人都识字,能计数。如此,希望那些百姓家里人口较多,用不了太多劳动力去田地劳作的家庭,积极的学习经商,又或是进入更高等的学府去学习。

  并且,朝廷官府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引导百姓去经商。比如,最简单的,百姓迁离城到城外去居住,一般,都会迁离主城二十里远的地方去生活。如此,许多百姓都喜欢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让许多地方慢慢的形成了一个人口较多的村落。有些村落,可能是十数户人家,也有些是数十户人家。再多一些的,会有上百户人家。这样,人口就会较多。

  这样一来,在那些新村庄生活的百姓,自然就得需要一些日常用品。但他们离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想买一点东西都得各自回城的话,那就极为不方便了。因此,就会有许多的商机在里面。

  起码,以大汉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得要吃肉,喝点小酒吧?如此,屠户就有了生意,酒庄也可以在这些村庄设点。又或者,一些村民,也可以在村内开一间杂货店,方便村庄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而那些走商行贩,也有了商机,他们完全可以不时贩运一些商品到那些村去贩卖。

  现在的百姓,没有后世的那么多弯弯绕绕,虽然说,一些商人的确是奸商,但是,在这个古时代,就算是奸商也是有道德底线的。尤其是在官府的控制之下,一般的商人,都能够做到公卖公买。

  如此,一般的城镇,除了不少城内的百姓搬离了城池到城外去居住之外,的确也多出了许多经商走商的百姓。

  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为了大迁徙的时候做准备。

  愿意迁徙到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