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还是刘易的原因。
因为刘阳父皇刘易的这个皇帝,似乎有点不太称职。
细数一下,自从刘易当初从董卓的手上夺得了洛阳帝都,成立了新汉朝开始,这都十多年过去了,而刘易又有多少时间是留在洛阳主持朝廷军政大权的
连续留在洛阳的时间,最长的恐怕都不超过半年,十多年来,加起来留在洛阳的时间,恐怕亦不过是三几年的时间。而有时候,一离开洛阳就是那么三几年。
说句不好听的话,刘易虽然,已经给大汉制定了种种的发展方案,制定了种种的法规条文,朝廷众臣,就只需要按照计划去执行便可。但是,这毕竟是人治,在势行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种种的问题,不可能做得到尽善尽美的。
如果管治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是那么随便,那么容易的话,恐怕也用不到刘易这个皇帝了。
现在的大汉朝廷,虽然整体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依然良性的发展着。可皇帝不在朝中坐镇,时间一久,就总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的。
何况,朝廷的官员,经过这十多年来的发展,许多的职能部门上,换了一批又一批,并且,随着大汉帝国的疆域的扩张,急需大批的人才到各地去主持发展,如此,难免就会出现不少的人事问题。
现在的大汉朝廷,朝中的官员,刘易这个皇帝又能认识几个
特别是,刘易所信任以及重用的大臣,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而一个管治如此庞大帝国的官府机构,这里面的各级官员又已经有了多少
现在,戏志才、贾诩、郭嘉及荀家的一众谋臣,都有繁重的公务,他们亦大多都不在朝中主持。而内阁的那一众老臣,亦老了,难以处理太多的繁重的政务事,如此,慢慢的,有些朝廷的决策,便落到了那些新上位的一些朝臣的手上。
当然,现在刘易在大汉,有着无上的声望及威望,地位没有人能够动摇得了。同样的,许多的文臣,亦有着比较出众的才能,这也使得,大汉朝廷暂时是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是,在某些朝廷职能部门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以权谋私,或者是心怀不轨的官员。而且,这些官员,他们平时办事,也滴水不留,很是周到,也让人没法抓到他们的把柄,难以罢免他们。
现在的朝堂上,似乎慢慢的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些朝臣,满口白牙,辩才非凡,一些事,黑的能说成白的,而白的也能说成是黑的。
作为太子,刘阳有时候也会旁听朝议,他年纪虽少,但是他亦能分辩得出一些朝臣所言的是非好丑。
比如,朝廷中便有一些朝臣,开始议论大汉现在四处用兵,远征异域的利害关系。不少朝臣,甚至还有板有眼的提出,现今大汉动乱太久,这才刚刚统一了大汉江山,在此百废待兴之际,大汉现在应该是全力发展大汉本土,中兴大汉,使得大汉恢复到当年大汉的繁荣时期。而不是举国兴兵,无休止的对异域远征。
大乱之后大治,这是必然的趋势,而无休止的战争,只会不停的消耗大汉的元气。
另外,大汉虽然统一,但是,各地的发展其实也不算是一帆风顺的,现在大汉各地,依然还有不少地区的百姓是处于一种勉强解决温饱的状态当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依然还处于一种生存困难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的确是一直存在的。其实哪怕是在后现代的时期,不也是有许多偏远山区的百姓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