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姬嫣然的,事实上这位余导演对歌手圈根本没感觉,他来就纯粹是为了最后敲定《生化危机》的剧本而已。
毕竟许多事情吧,单凭电话联系以及文件往来就折腾不清楚,还是需要面对面的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碰撞,才能得到最终可以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事实也正是如此,陈默虽然脑子里有清楚无比的《生化危机》剧情。可在他的启发下终于有了僵尸片之概念的余伯温,也是有独立自主之想法的。这让陈默想完全拷贝原版《生化危机》的话,办法就只剩下一个——自己投资、自己做导演。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陈默就从没想过去做导演那回事儿,那根本就是他完全不擅长的陌生领域,贸然闯进去会撞个头破血流的啊。
就算被魂穿前的原版陈默,在电影摄制方面很有些天赋也一样。拍电影这种事情一靠天赋二靠经验的。
早年港产电影为什么能够那么叼?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年代的香港电影圈,基本上任何想做大导演的人,都得从最底层的剧务干起,干两年剧务再转场记。等到熟悉剧组情况了后在转摄影师、转执行导演或者转剧本什么的,层层筛选分流之后才有一部分人能够成为副导演然后再到导演,这样的培养机制至少导演从下到上都是懂的,拍出好片子的概率自然也就大了不少。
不过后来,因为回归时某些不必要的恐慌,香港电影人很多因为看不清未来而吓得四处移民,再加上随后许多香港电影人北上淘金,让原本运转良好的机制掉了链子,于是港产电影自然也就没落了下去……
嗯,虽然扯的有远了,但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反正陈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放放嘴炮挥斥方遒那是毫无心理压力,亲自动手那是万万不能去。
几乎零经验的事实,在哪儿摆着呢。
所以在一番争论后,《生化危机》的剧本是终于确定了下来,相比于原版它风格显得更血腥与黑暗,虽然也还是没有露骨的啪啪啪情节,可18禁那是妥妥的。
这也没什么好的,为了用爱情片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告慰亡父的在天之灵,余伯温本心被压制了多年,现在他就想拍个刺激的片子。
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放弃风格更欢乐的奇幻僵尸片,去改拍无论怎么拍都会血肉模糊的丧尸片《生化危机》?
不过无所谓了,至少对陈默来是无所谓了,他和余伯温了那么多,无非也就是为了一饱眼福罢了。
血型不血腥,黑暗不黑暗的都没有关系,只要到时候拍出来的片子好看就成。
难不成还真拍的和原版一模一样?
那样还有什么意思?
“对了陈默,你有没有兴趣在《生化危机》里,客串个角色?”
当最终敲定好了剧本之后,终于舒了口气的余伯温,随口问了一句。
客串这种事儿,放在电影里基本都是用来娱乐观众的彩蛋,当细心的观众发现了这颗彩蛋之后,多半会会心一笑的。
“谢了,但还是不用了吧,我这边还有病人需要照顾呢。”
陈默谢绝了这邀请。
这倒也不是在客气,为了能够唤醒沉睡的姬嫣然,陈默每天早中晚,都会给姬嫣然唱至少一个时的歌,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
“也对,那此事以后再议,我就不打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