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道理在书外(三)(2)
作者:平生未知寒      更新:2020-01-19 07:13      字数:22190
�开学宫的时候都不曾有人站出来替他说上半句好话。

  其实倘若这位读书人早日便随便拜入某位圣人一脉门下,也不至于导致如此光景。

  这位年轻人其实早在离开学宫之前还去过一趟藏书阁见到了同样一句话都没有为他说的周宣策。

  周宣策与他闲聊半日,谈山谈水,可唯独不谈学宫里正在发生的这件事,那年轻人便已经豁然开朗。

  说是被逼迫离开学宫,实际上还是他选择下山时,也已经没有了半点愤懑。

  想起这个年轻人,周宣策其实当年不是没有心思要将他留下来,只不过在举目望去已无友的学宫,留下来实际上并无裨益,因此在那场谈话的最后,周宣策以一句“世间之大,自有容身之处”来作为收尾。

  不过这些年周宣策一直思索,若是他还在学宫,现如今是不是会已经让人都只能仰头看他了?

  想不太清楚。

  而第二件事,便是那位至今被困于洛阳城摘星楼的李昌谷,这位读书人也是如此,并未投身某位圣人一脉门下,当日觉察学宫不公,便转而练剑,至今还被困于那座高楼之上,周宣策这一趟的便要去一次洛阳城摘星楼,去看看他,看看这么些年之后,这个读书人是被消磨了一切意气还是说一如当初。

  这前后两位都是周宣策寄予厚望的读书人,可都不得善终。

  除去这两位,再有一位能被他看中的便只能是那个尚且还籍籍无名的黄近了。

  前两位都是天纵之才,足够光彩夺目,被太多人瞩目,或许也是正因为如此,才被太多人记恨,造成了现如今这局面,可黄近不同,他上山之后便除去是被他周宣策安排在藏书阁之外,并未做出过任何一件大事,没有作出过一篇出彩文章,也没有境界一日千里,也没有对儒教学问有过独到的见解,真是切切实实的“庸才”可这种庸才,恰恰才是周宣策看好的。

  蛰伏千里,一击毙命。

  这原本是江湖武夫形容江湖刺客的,可周宣策读来偏偏觉着很适合黄近。

  也适合他这一门的学问。

  周宣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这到底如何,其实也说不准。

  周宣策蓦然停步。

  一晃眼间,其实也走了不少的路了。

  正在四处张望的顾缘没有注意前面的师叔停步,一个踉跄便撞在了周宣策身上。

  正想着开口,却被周宣策用手揉了揉脑袋。

  顾缘蓦然抬头,远处居然有一处木亭子。

  亭子里有一对老夫妇正在烤红薯,天气炎热,烤红薯热气腾腾让老夫妇额头都出现了一层细密汗珠。

  老妇人拿着一块布条在替正在翻红薯的老人擦拭额头的汗水,顺便替老人做一些琐碎小事。

  顾缘站在远处,看着那边木亭子里面的光景,疑惑道:“师叔,这才不过夏天,咱们就要吃烤红薯啊?”

  周宣策将那本《世间食志》放回背后书箱,轻笑道:“你这丫头这么会儿功夫就忘了之前那涮羊肉了,世间其余地方哪里能见到吃涮羊肉沾辣椒的?这夏天吃烤红薯,虽说奇怪,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他们为何在夏天贩卖此物?”

  顾缘点点头,蹦蹦跳跳就跑到那处木亭子那边去买了两个烤红薯,老夫妇顺便还给了两碗甘甜山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