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哪行都有新手可骗(2)
作者:
浙东匹夫 更新:2022-10-31 20:41 字数:3343
��又上岸从良了的,包装一下照样嫁进好人家。经办了这样的案例的媒婆,才有值得拿出去说嘴的资本。
“说说看,你原来具体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吧。”
“听过彼得蒂尔的名言么——真正的垄断巨头。都是在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不是垄断巨头。
前者比如谷歌,在反垄断听证会上,都会向国会陈情:别看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但是世界上同时还有那么多电视台、杂志社、广播……无数媒体渠道。谷歌在所有媒体渠道之间的总入口占有率,还不到6,有什么威胁呢?它掌控得了美国人民的思想么?美国人民没有别的渠道选择了么?
后者比如那些在好莱坞开湘菜馆的——他们总会用,‘这个区一家湘菜馆都还没有’来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开了之后一定大赚,一定可以垄断这个区的湘菜餐饮市场。但是鬼知道好莱坞有几个鸟人会有吃湘菜的餐饮习惯?就算有,又有几个傻逼到非吃湘菜不可、没湘菜就活不下去?
所以,我这辈子至今为止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第二类的例子,伪装成第一类的。刷销量也好,细分概念制造有垄断可能性的假象也好,手段无所谓。”
顾莫杰第一次听到还有人从如此角度赤裸裸地解释这个问题。
2006年,彼得蒂尔还在paypal系做风投,这本书他还没空去写。所以他的那些一鳞半爪的言论,普通大众还不熟,基本上只有圈内有点见识的才听说过一些。
雕爷这番话,算是毫不要脸,但是顾莫杰喜欢。
好的生意,自己做,要赚钱。
不好的生意,包装得好一点,交给不怕丢人的白手套作,也要赚钱。
只不过,不是赚消费者的钱,而是从风投里面博傻,博最傻的那批,骗他们的钱。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风投还不够专业,尤其是国内,连营业额对赌这种后世看来几乎成为必须标配的的紧箍咒。都还有一些新生风投不会。
当然,到了后世2015年前后资本热潮的时候,哪怕有了营业额对赌,对风投看清问题依然半点帮助都没有——
就好比一个小说网站。要是和某即将过气的大神写手,签订了一个“正常情况下千字300块买断、但如果均订低于买断价20,则网站有权下调买断价”的“含对赌买断协议”。
这种情况下,要是这个即将过气的大神新书实际销售真的连60块钱每千字都没到,那么这位大神会怎么干呢?当然是找淘宝店。“以12倍溢价,买相当于千字60块钱的订阅”。
300块,分出70块给淘宝店,剩余230揣回自己兜里。理论上,这样的大神可以一直火到网站末日。
“我也承认,我那点伎俩,真遇上红杉资本之类眼光毒辣的,早特么被看穿了。但是无所谓,创业者有新入行的,风投也有钱多了新下海的。找准对的白痴,最重要——谁让你是处?被人玩弄了感情也特么是活该。”
雕爷说着,对着烟灰缸里吐了一口浓痰。
“我做精油,无非也和日本人当初炒蓝山咖啡的概念差不多。咱炒精油的花源原产地概念。做精油的很多,竞争太激烈。但是做‘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果阿茉莉精油’,再套点儿历史文化底蕴,把原产地保护的概念炒出来,那同行就没那么多了——就好像香槟酒到处都是,但是法国香槟省原产地的果子酿出来的香槟就不是到处都是了。好莱坞的中餐馆虽多,但是非要强调湘菜馆或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