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大失误(下)(3)
作者:
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19:07 字数:5356
于沉默中的那个。
别看现在他眼色不善,实际上那更多的是斯 大林维护自己面子和权威的小手段而已。他如果真正讨厌一个人,是绝对不会直接表现出来的,他只会在心中默默地恨你,然后慢慢的算计你。
而且米高扬也完全不觉得他刚才说错了什么,实际上他已经给斯 大林留面子了,如果直来直去,完全可以说:“你丫的脑残了去跟导师大人打对台,你能比他更正确?!”
实际上斯 大林也能听出来米高扬给他留面子了,不过他还是不爽啊!
他心里一直憋着一团火气,说白了还是因为列宁抛出那份方案之前找了斯维尔德洛夫商量,找了某仙人商量,却偏偏没有找他。这让斯 大林感觉自己被侮辱了——不如斯维尔德洛夫老子咬咬牙也就认了,那个货确实很强,但是让某个小屁孩也骑在老子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很好笑是不是,斯 大林有时候就是这么小家子气,喜欢争强斗狠爱记仇,完全就不像一个政治家。他竟然会因为如此可笑的理由而去跟列宁叫板,根本原因竟然只是为了争口气。
反正,这样的选择米高扬是不欣赏,或者说是完全鄙视的。换做他处于斯 大林的地位,他才不会生这种闲气,积极主动的拥护导师大人的决策,摇旗呐喊这才是上策嘛!你斯 大林根本就脑残了!
米高扬就是这么现实,这正是他历经三代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这个人精最擅长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保全自己,他可以毫不犹豫的向任何人妥协。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本事确实让米高扬保全了自己,但与此同时他也不可避免的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问鼎最高宝座的机会。
以米高扬的资历和政治地位,在斯 大林去世之后的动荡和权力交接时期,他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完全有可能竞争一把第一宝座。但是,过于“圆滑”的他很难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在机遇和抉择面前,他算计得太多,考量得太仔细,近乎于畏首畏尾,结果反而使赫鲁晓夫抢得了先手。
关键时刻能豁出去的老赫,痛下决心前后串联,解决了贝利亚顺利加冕。而米高扬却裹足不前,眼睁睁的错失了大好机会,这就是有得必有失,如果你豁不出去,没有一点儿小心眼和坚持,就站不到金字塔的最顶端。
显然,斯 大林的性格更有攻击性,虽然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脑残的选择,但是小心眼的他目的明确,毫不动摇,能够破釜沉舟。而这正是米高扬所缺少的!
当然,米高扬这样的性格适合当一个二把手或者合格的谋士,他不光能辅佐主人登顶,还能很好的保全自己,也算是很厉害了。就比如现在,当他面对斯 大林的怒火时,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化解了自己的危机:
“您完全不需发火,发火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你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您必须要让列宁同志知道,你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坚持!只有让列宁同志知道您的出发点,才能消除当前的尴尬形势!”
斯 大林沉默了,他的怒气顷刻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因为他知道米高扬说得很对,他就是在外面喊破了嗓子,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气势嚷嚷自己一切都是为了无产阶 级,都是为了革命。那没有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想一想,当他斯 大林在外面大嘴巴嚷嚷,摆出一副忠心耿耿一心为民的架势,导师大人会怎么看?导师大人恐怕不但不理解他的“苦心”,恐怕反而会认为斯 大林这是公然跳出来在打他的脸!
你斯 大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