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华沙(上)(2)
作者:马口铁      更新:2022-04-03 20:11      字数:5247
  不过李晓峰可不会放过瑞士,整个欧洲的财富中的相当部分都被这丫的吃进去了,到头来我们这些为了正义拼死拼活的人只有一个烂摊子,哪有那么便宜!

  瑞士还想像历史上一样只付出2.5亿瑞士法郎就轻松过关,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往少了说瑞士至少要吐出15亿瑞士法郎的黄金,还要交出所有纳粹的秘密账户以及原本属于犹太人的财产,不交出这些钱,李晓峰不介意直接给瑞士扣一个纳粹的帽子,直接给丫生吞活剥了!

  要知道历史上美国人是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才放了瑞士一马,当时的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是恨不得生撕了瑞士,只不过当时以法国为首的这些民.主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大大下降,而英国人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才让美国人帮瑞士糊弄过去了。反正李晓峰是不介意帮着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出头,就算是用强的,也得把这笔钱榨出来。

  有了这笔钱,欧洲的金融形势就要好太多,而美国人的金融大棒就没有那么厉害了。也就是说欧洲将比历史上更早的重新崛起,想必在那时候以戴高乐为首的那帮民族主义者是会迫切地想要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而独立的西欧将使美国人的国际影响力大大下降,美国人还想像历史上一样将西欧捆在自己的战车上,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也就是说在美苏两强并立的大格局下,如果苏联表现得不是那么咄咄逼人,并释放出足够的善意(金融援助)西欧将更加中立,而没有了西欧的摇旗呐喊,美国的全球战略不说完全退出欧洲,至少也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对西欧颐指气使。

  这样一来在西欧方向不管是冷对抗还是热对抗的危险都大大降低。而没有尖锐的对抗之后,整个欧洲的经济将不会像历史上冷战时期那么泾渭分明,东欧和中欧的农副产品可以进入西欧市场,西欧的工业产品也能正常的流入中东欧,当双方的经济紧密的连在一起的时候,美国人在这个方向制造冲突和矛盾搞对立的能力就直线下降了。

  稳住了这一头,将使苏联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东方向,不说搅他个天翻地覆,至少也能让中东的油老板们难以安心的赚钱。当中东的石油产业不能像历史上一样强大,那么西欧的经济所要消耗的能源必然要倚重苏联,牢牢抓住欧洲的能源命脉之后,还怕他们翻天吗?

  李晓峰的规划是很完美,但能不能实现还真要看红军在战场上的表现。那么红军在战场上的表现究竟怎么样呢?让我们从北往南一个个的说。

  最北面不是波罗的海,而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方方面军下属的雪地集团军从纳尔维克一路南下,兵锋所指德军是望风而逃,不逃不行阿。就德国部署在挪威的那点儿兵力,真心不是红军的对手,这一路几乎就是平推吊打。截止到1944年8月中旬,剩下的那点儿德军已经只能困守奥斯陆了,乐观的估计最多还有十天半个月挪威就将全境光复。

  再往南就是犹太的战事了,随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被抽调得七七八八,东普鲁士的犹太人和红军已经开始了有限规模的反攻,虽然还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但这预示着开战以来整整三年都只能被动防御的波罗的海战区终于也可以给德国人添堵了。

  按照军委的规划,这个地区将在九月份开展全面反攻,将迫使德国人从中线和南线抽调兵力,为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一干猛人减轻正面压力。

  继续往南就要说到华沙的事儿了,7月上旬,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的部队几乎是同时抵达了斯瓦河畔。稍有不同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主力基本到齐,而朱可夫赶过来的仅仅是先锋部队。这场双架马车之间的竞争似乎是罗科索夫斯基稍微赢了那么一点点。似乎罗科索夫斯基就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