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开汉唐天(下)(2)
作者:然籇      更新:2022-10-31 19:13      字数:4905
�神中,大大小小的商船在宝船的护卫下靠上码头。只不过接下来的情景却是让很多商贾大吃一惊。

  一块块踏板从商船上放下来,一列一列明军士卒快步跑下商船。

  “整队!”都头和十将们率先在码头上站直,朗声吼道。明军将士们飞快的整理队伍。一面面象征军队荣耀的旌旗全部在暖暖的春风之中展开,宣武军第一旅、宣武军第二旅······绣在金龙旁边的字样仿佛随着那张牙舞爪的金龙一起飘扬直上九天。

  报数的声音此起彼伏,大队大队的明军将士不断开出码头,在码头外已经提前清理出来的空地上集结。这些运兵的大商船缓缓离开之后,更多的小商船飞快的靠上码头,而原本在空地上集结好的明军士卒,重新回到码头上,每一个都负责一条船,大量装满粮食的麻袋从船上如流水一般卸下来,反倒是没有看到多少兵刃器械。

  商贾们来往南洋,对于大明在南洋的驻军自然很熟悉,这宣武军是大明在南洋驻军之中最精锐的一支,当初大明也是以宣武军为主力,横扫南洋、无人能敌。尤其是在协防的神卫军尽数抽调北上之后,宣武军更是成为了大明在南洋的顶梁柱和最后主力。

  现在大明连宣武军都抽调北上了,说明北面真的要有大事生了。

  而对于大明来说,对北面蒙古已经占据兵力和实力上的优势,所以有大事生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大明要北伐了,而且是就在不久之后!

  所以大明并没有着急就地征调壮丁,而是将南面的主力战军北调,这样就可以保证民间依然有足够的年轻劳力维持春耕和夏收。而这也能说明大明根本不在意蒙古是不是知道自己将要北伐的意思,就当着天下人的面调集军队,你蒙古又能怎么着?

  想到这一点,不少商贾和水手们都面带激动神色看向这些码头上忙碌搬运的明军将士。一种自内心的骄傲神情让他们面红耳赤。

  生逢此世,乃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不过眼尖的人也现了一件事,就是宣武军此行并没有携带什么大型器械,一直在搬运粮袋,而商贾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大明看家重器——床子弩、飞雷炮等的身影一点儿都没有看到,不过这点儿小问题显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毕竟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还是在明军身上。

  毕竟来往南洋和泉州,还真是少见明军这样大规模的集结。

  亲卫队四下里散开,宣武军将军李芾大步走下战船,他身边还跟着宣武军督导杨霆和大明皇家南洋舰队副都指挥使白怒涛。

  见到李芾走过来,大明福建行省巡抚李骥、泉州府知府顾逊以及泉州市舶司按察使钱羽杰三人急忙迎上来。大明军政体系分离,除非有大战或者天灾,文武之间只是同僚关系,互不统属,尤其是在品级上,宣武军将军和一省巡抚本来就是平级,所以李骥和李芾只是拱手行礼。

  更何况泉州是大明通向南洋的第一大港。虽然广州新港口正在建设,但是归根结底泉州有三百年两宋通商南洋的底蕴在这里,大多数的商贾在短期内还是会选择泉州。而大明连接江南和岭南的直道,也是先通到泉州,再修建从泉州到广州这一段。

  所以泉州依然是和南洋来往关系最密的一座州府,在商贸联运上和南洋行省多有打交道,尤其是清扫海寇这一次,实际上就是福建行省、广南行省和南洋行省的联合行动,李骥、钱羽杰等人之前就和李芾、白怒涛等多有会面,此时相见也能开门见山,少了很多寒暄废话。

  “李将军,别来无恙!事态紧急,咱们也不多寒暄了,”李骥一拱手,沉声说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