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节(3)
作者:
烟斗老哥 更新:2022-02-18 14:29 字数:6874
�群很欣赏沈寒春的能力。所以虽然卜一仁离开了淮南,对于原有的官员结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对于沈寒春而言,他其实是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魏群将材料合上,颔首道:“高技术产业处是方志诚所负责的吧?之前我关注过他在地方上的表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在淮南北部城市调研结论中,他提出一个观点非常新颖。加大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北部城市高技术产业的核心任务。所谓的跨区域,不仅指的是省内高校资源的流动,而是从全国高校引入资源,输入淮南北。有了人才,淮南北部城市才真正有了创新的土壤。”
沈寒春笑着点了点头,道:“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多出台政策,多给地方资金补贴,但却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人才是社会发展变革的主要推动者。报告中也隐晦地提及了现在省发改委引导资金的去向,更多地是被地方纳入到财政税收,并没有对地方企业起到刺激作用。其实也不是地方政府不想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而是苦于乏力,找不到正确的方法。”
魏群右手成拳,在办公桌上轻轻地叩击了几下,语气凝重地吩咐道:“高技术产业处此次调研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头,也揭露了以前省府机构在工作时的缺点,脱离实际,出台的文件不少,但真正执行并实施的屈指可数。党中央一直在推动,群众路线工作,我看也可以将之联系起来。鼓励同志们多下去走走,并拿出有实际意义的调研报告。这比闭门造车,要好很多啊。”
沈寒春笑道:“希望能让淮南官场带来一个巨大的改变。”
改变,是发改委官员口中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语。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再到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引起制度或社会突变的变法者,总是充满争议,而他们身上会有种独特的气质。
这种气质,魏群身上有,沈寒春身上有,而方志诚的身上也多了这种气质。
因为有了变化,才能让社会的车轮不断地往前走。不进则退,是华夏建国后几十年才慢慢摸索得出的道理。
出了魏群的办公室,沈寒春轻吐了一口气,心中暗想,这方志诚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谋定后动?
他是不是早就预料到,魏群会将之作引,继而演变成巩固其地位的一场行动。
第0846章 交答卷小试牛刀
《关于淮南省高技术产业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在省委常委会上受到了关注和热议,魏群以此为突破口,发出了自己在淮南官场的第一个政策声音。文景隆在会议上对魏群给予了支持,由省委督查室牵头,成立有关小组,主要针对省直机关的公务员,要求他们多下基层,这也成为省党委开展群众路线的又一活动。
下了常委会,戚芸还没到办公室,便给方志诚打了个电话,笑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方志诚笑道:“先听好消息吧。”
戚芸环顾四周,见左右无人,道:“刚才的省委常委会上,魏省长拿着高技术产业处的那份研究报告,对你进行了点名表扬。所以在今天众多省委大佬面前,你出了一次风头,文迪书记一直满脸堆笑,很少见他在常委会上如此悠闲和轻松。刚散会的时候,他还主动跟我开了个玩笑。”
方志诚没料到自己的调研报告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当然,高技术产业处倾巢而动,这是有目的的。方志诚刚来到发改委,必须要做出点成绩。如何做出成绩呢?最好能有一个具体的材料,来说明高技术产业处是做了事情的,所以最终便形成了那份调研报告。
对这份调研报告,方志诚深感满意,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