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王少宰(2)
作者:离人望左岸      更新:2022-10-17 03:26      字数:3596
�即便见惯了战场上的生死,可看着这些平民饿死路边,仍旧让他们心里发堵,特别是隐约察觉到,赈灾的无力极有可能是因为国力需要供给给北伐军而造成的。

  他们偷偷地将军粮丢在路边,很快就被哄抢干净,只是后来发现为了哄抢这些粮食,反而加速了这些灾民的死亡,没有这些粮,他们会慢慢饿死,但有了这些粮,他们会在争夺口粮的过程中被踩死,打死甚至咬死。

  这分明就是好心办坏事,于是他们就再也不敢滥用善心了。

  种师道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人曾经建议他用军粮来沿途赈济,漫说他们携带的军粮对沿途灾民只是杯水车薪,即便他真的有足够的军粮,也不敢乱动军粮来赈济灾民。

  早在太宗朝只是,曹顾的先辈,当时还不是大焱第一军人的曹彬,便在平叛蜀川之时,私自动用粮饷来犒赏军士,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在用国家用军队的财物来为自己谋得名声人亡,往大了扯的话,你这是想拉拢人心要造反吗?

  军粮从来都是极其重要又敏感的东西,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口腹的粮食,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已经超越军粮本身的价值。

  许是大家都不忍心看到这些灾民受苦受难,班师的队伍偃旗息鼓,加速行军,很快就来到了大名府。

  大名府自古以来都是黄河北面的重镇,作为大焱的陪都北京,大名府在鼎盛时期,人口数百万,繁华程度甚至超越汴京城。

  此地乃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极其丰富,但也因此而经常受到河患之灾。

  此时的大名府建于仁宗朝的庆历年间,雄伟壮观,又是历朝路、州、郡、县的治地所在,堪称河北地带的一颗明珠。

  作为大焱的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也有宫城,可赞之为“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当然了,这些都是大名府过往的芳华,梁山好汉们起事之初,就经常在大名府里头搞事情,玉麒麟卢俊义就是大名府人氏,燕青也曾在大名府流连忘返过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如今的大名府已经成为赈灾治河的前线,雄城早已被流民潮层层包围,虽然每日里都有施粥赈灾,但仍旧解决不了问题。

  鉴于北伐军在前线的功绩,无论老百姓是因为他们为汉人立下千古奇功而对他们崇敬备至,亦或是因为他们掏空国力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而鄙夷痛恨,在这支王师抵达大名府城门前之时,流民们终究还是让开了道路。

  河北东路转运司以及大名府的地方官员早早就守候在了城外,迎接着这支得胜班师的铁血雄师。

  无论民间议论如何,在大焱朝堂之上,北伐军的功绩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是足以让官家以及文武百官与有荣焉,让所有人都鸡犬升天的绝世功勋。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出城迎接的人员之中,为首者就足够让童贯等人吃惊不小,因为亲自出来恭迎的,竟然是少宰王黼!

  这位“六贼”之一的王相公前番已经说过,绝对算不上什么好东西,童贯的北伐提议之所以能够被官家通过,也多得益于王黼的建言。

  他和童贯之间可谓“分分和和”,早先方腊起义之时,王黼就曾经将责任都推给童贯,说方腊起义就是因为童贯献策的茶盐法,结果官家大怒,就要办了童贯。

  也多亏了蔡京,保住了童贯,让童贯平叛方腊,将功赎罪,童贯自然没有让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