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谋划(3)
作者:
猛子 更新:2022-10-11 16:23 字数:3745
t;/p>
李风云面对部下们的恐惧也是毫无办法。这种恐惧是建立在中土统一后新王朝蓬勃展所带来的强劲国力,以及王朝卫府军近三十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挡者披靡的骄人战绩上,任何说辞都不能消除或者减弱这种恐惧,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来树立信心和坚定信念,只待山河变色黑暗笼罩中土之时,这种恐惧感也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称霸中土的雄心壮志。</p>
为了赢得战的胜利,李风云再度鼓起如簧之舌,详细分析敌我优劣,推衍战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以及应对之法,试图让部属们相信,这是一场轻而易举便能拿下的战斗,所需要的不过是充足的准备以及强烈的自信。</p>
最终陈三先生等六个义军领接受了李风云奇袭夏亭之计。既然要举旗造反了,那这仗是一定要打的,打哪都是打,但相比较而言,与其遵从韩相国的命令去打砀山县城,倒不如依李风云之计去打夏亭,一个是县城,在平原之上,一个是边境关口,在大运河上,两者攻打的难易程度和所造成的影响差别无须赘叙,一目了然。</p>
既然决定要打,那该出力的就得出力,该出主意的就得出主意。</p>
陈三先生和吕明星等人对夏亭都非常熟悉,毕竟那里是南来北往船只的一个小型集散地,船只多,船夫水手多,消息传递快,容易获取一些对盗贼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机密”,所以他们在夏亭都置有暗桩、秘线,随时都能打探到第一手军情。</p>
情报问题好解决,横渡睢水河的难题就大了。</p>
由砀山到夏亭,中间隔了一条睢水河。睢水河也是南北走向的一条大河,通济渠在梁郡的一段便是取道于睢水河的上游,而其下游则从宋城方向东南而行至泗水,最终汇入淮水河,所以即便有了大运河,泗水和睢水也依旧是连通中原和江南的重要水路。既然是重要水路,过往船只肯定络绎不绝,尤其皇帝在动员全国力量进行东征之期,由于大运河上船满为患,那么其支航道上运输物资的船只自然也就多了。</p>
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义军将士横渡睢水河,目标太大,为了保证机密,节约时间和体力,方便快撤离,另外还要保证以最快度转移战利品,就必需得到船只的帮助。在李风云看来,这事若有韩相国帮忙,倒是非常简单,如今唯有靠自己了,但出乎他的意外,他认为很难的事,在陈三先生和吕明星等人的眼里却不值一提,不就是要船吗?你要多少?没有船,那就劫船,义军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杀人越货的水手。</p>
船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搬运战利品的事情,这需要征召张飞寨及其附近所有能够肩挑背扛的男女都要出山跑一趟,而此事只能依靠陈三先生在芒砀山的号召力了。</p>
最后需要考虑的,则是永城鹰扬府急杀来,衔尾猛追,义军如何阻御?义军攻打夏亭需要时间,带着大量战利品返回芒砀山需要时间,这其中还有可能生一些不可预料的变数,假若由此导致义军没能在预定时间内撤离,则后果不堪设想。</p>
经过一夜商讨,一个详细的攻击之策总算拟制完成,接下来便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去执行。</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