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 《天命论》背后的秘密(4)
作者:猛子      更新:2022-10-11 16:29      字数:5607
定了中土改革的成败。为此,圣主登基后,调整了国防和外交大战略,并积极实施,迁都、开大运河、修缮长城、经略西域、西征吐谷浑,直至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东征高句丽,其战略目的都是威慑北虏,稳定南北关系,其政治目标都是加快改革,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真正意义上完成中土的“大一统”。</p>

  然而,中土越强大,对北虏的威胁就越大,南北战争的爆就越快,所以随着启明可汗的死去,始毕可汗的继立,北虏牙帐策略的调整,南北关系急转直下。圣主和改革派为了确保改革成果,遂倾尽国力动东征,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竭尽全力把南北战争的爆时间无限期拖延,给改革进程的加赢得足够时间。</p>

  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随着既得利益集团尤其是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损失越来越大,国内矛盾越来越激烈,这种情况下,东征若取得预期战果,南北战争若无限期拖延,圣主和改革派赢得足够的建设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在中土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中,其话语权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失去话语权,而所有的豪门世家都将彻底失去特权,不可阻止的走向衰落从此化为历史的尘埃。</p>

  事实证明,国内矛盾的激烈程度早已过了预期,东征的惨败就是这一矛盾轰然爆的产物,虽然圣主和改革派不甘心失败,还要把东征进行到底,以弥补第一次东征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但事实会再一次证明,他们错了,第一次东征失败已经改变了东都政局,已经改变了对立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第二次东征会败得更惨。</p>

  如此一来国内局势固然一不可收拾,但南北战争爆的战鼓声却已轰然擂响,圣主和中枢腹背受敌,岌岌可危,然而他们别无选择,只有把全部力量放在南北战争上。</p>

  可以预见,当圣主和中枢赢得了南北战争,他们便有机会逆转国内局势,但在国内矛盾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赢得南北战争的可能有多大?如果他们打败了,他们可以控制的军事力量在这场战争中丧失殆尽,那么他们还拿什么抵御东都反对派的“攻击”?连续的军事失败,连续的政治打击,必然摧毁圣主和中枢的权威,必然摧毁改革,到那一刻,圣主和改革派将何去何从?如果再爆一场军事政变,圣主和改革派还能守住东都,还能抓住权力吗?</p>

  至此,李风云造反的目的呼之欲出,他就是要改天换地,就是要掌权天下,而他之所以有此决心,则完全是出自对中土未来局势的悲观预测。</p>

  李百药父子再度震惊,不是震惊李风云图谋天下,而是震惊于他对中土局势竟有如此深刻认识,以及基于这种深刻认识对中土未来局势所做的悲观推演</p>

  “将军,据我们从荥阳郑氏得到的消息,将军利用通济渠危机,与齐王达成了某种默契。”李安期看到李风云非常坦诚,于是也透露了一些机密,“某很好奇,将军与虎谋皮,所图为何?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p>

  荥阳郑氏与赵郡李氏共享机密讯息,这对李风云来说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荥阳郑氏凭什么怀疑自己是李氏血脉?</p>

  “要目的是南北战争。”李风云直言不讳地说道,“南北战争不能败,长城防线不能丢,恒代边陲更不能失守,这直接关系到中土的命运,关系到中土千千万万生灵的存亡,如果任由中土的统一大业分崩离析,重蹈五胡乱华之覆辙,则你我等皆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p>

  “第二个目的是北上河北,据河北而称霸。”李风云指指四周,“中原乃四战之地,齐鲁偏守一隅,而江左有水土不服之患,均不是称霸之地,亦没有一统中土之潜力,所以,某的目标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