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两大阻力(2)
作者:猛子      更新:2022-10-11 16:38      字数:3173
和”支持你继续东征,不过前提是你必须把政治清算控制在一个恰当范围内,不要损害到西京的政治利益。</p>

  裴世矩名义上是劝谏,实际上就是向圣主表达他对目前国内形势的乐观态度,而东征若想继续下去,尚需外部形势的配合,外部形势如何走向则取决于东、西两部突厥与中土的关系。裴世矩有信心巩固和加深与西突厥之间的结盟,迅速扭转和稳定西土局势,而东。突厥这边因为北疆镇戍力量严重不足,仅靠外交手段事实上难以改善南北关系,即便中土妥协让步也不会有太大成果,当务之急是巩固和加强北疆镇戍力量,唯有如此才能缓和紧张的南北关系,给继续东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p>

  圣主一听心情大好。在中枢核心决策层,继续东征的最大阻力就来自苏威和裴世矩。苏威好办,杨玄感败亡,东都危机结束,圣主和中枢就能以政治清算来胁迫西京做出妥协,苏威最终只能放弃“主和”。这样最后就剩下裴世矩了,虽然裴世矩西行需要时间,或许来年春天都未必能返回东都,但做为在外交事务上最具权威的中枢重臣,他的支持至关重要,这不仅意味着他对未来形势的看法乐观了,可以影响到一大片中枢大臣,而且他还有了把东征进行到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足以保证裴世矩不会在西行一事上“消极怠工”或者以西土危局来要挟中枢放弃东征,相反,他会积极完成西行使命以确保东征的成功。</p>

  深夜,圣主急召中枢重臣,再议北疆局势,但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有数,就是商议东征的决策。</p>

  初四日圣主曾召集中枢重臣们讨论过北疆局势,为巩固和加强镇戍力量,做出了在适当时间进行人事调整的决策。何谓适当时间?“主战”和“主和”派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圣主非常不满,诏令内史舍人封德彝火速南下高阳,明确向中枢核心层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虽然这一意愿十分不确定,但最起码说明圣主心情焦灼,迫切希望北疆镇戍危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以缓解甚至是解决。</p>

  今日再议,形势大不一样。杨玄感败亡东都危机结束后,发动第三次东征的国内条件基本具备,未来几个月国内爆发较大的天灾人祸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主要就是政治上清算叛逆,军事上戡乱剿贼,一方面沉重打击保守势力,稳固圣主和改革派的执政地位,确保对朝政的绝对控制,一方面平定大河南北和江南的叛乱,保证田地有收成,保障大运河畅通无阻。这样一来,能否继续东征,就取决于外部条件了,而外部条件中,裴世矩已经独自承担了稳定西土的重任,如此就剩下北疆镇戍,只要北疆局势稳定,长城镇戍固若磐石,则第三次东征极有可能成为现实。</p>

  中枢核心重臣们的立场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就是裴世矩的立场发生了变化。</p>

  考虑到西土之行的使命如果完成,西突厥和中土必然联手把东。突厥人赶出西域,三大强悍势力随即对峙于大金山(阿尔泰山)。大漠牙帐陷入被动,为阻御西突厥人越过大金山,他们要全力以赴,为此必然有所选择,必然要向中土妥协,必然会减少投入到远东的力量,这显然有利于中土进行第三次东征。</p>

  但同时,大漠北虏会加强碛南方向的防守,于阴山一线囤积重兵,确保自己陷入两线作战之窘境,如此北疆镇戍的压力就大了,更严重的是,东西两部突厥毕竟同根同源,而西突厥人为了集中力量与波斯人作战,必定会竭力挑起东。突厥与中土的战争,所以未来数年内已经不是有没有南北大战,而是南北大战何时爆发。</p>

  从目前中外大势来说,为确保中土赢得南北大战的胜利,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延缓南北大战的爆发,给中土恢复国力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