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儒门首哲(2)
作者:
光暗之心 更新:2022-10-09 09:13 字数:3265
r />
“不错,当年欧冶子能够炼出太阿工布这般绝世神兵,靠得就是天外金星。首阳山有墨子翟师传下的非攻令、齐墨有当年伍子胥留下的太阿剑、唯有我南墨,明明是墨家三脉中力量最强,却无此等宝物镇压气运,得到白栋的天外金星后,为师会去越国寻访欧冶子后人,请他为我炼制神剑,日后师傅不在了,这柄神剑自然就要交在你手。”</p>
“多谢师傅,有厘当为墨门赴汤蹈火、虽死无憾!”</p>
有厘乐呵呵地去了。他要尽快将跳蚤和那封书信送去蓝田,也好让白栋尽快得到消息,献上天外金星。在他看来,白栋区区一个秦国臣子,能够得到师傅的‘宽大对待’已经要感激涕零了,还怕他不肯献宝麽?</p>
</p>
三十六间蒙学馆分布在白家庄周围,能够容纳上千名蒙童。说是蒙童,其实其中也不乏五大三粗的汉子,不过能进入学馆的,都要经历入学考试;考试的方法很别致,不是考验既定的知识,读过书也没用,而是考量人的瞬间记忆、逻辑判断和有因理解的能力,很像是后世的智商测试。如此就能选拔出有潜力的学生,更容易培养成材,弥补老秦人才不足的短板。</p>
凤鸣学院还在建设中,日后进入学院的第一批学子就有不少将从蒙学馆中选拔,所以白栋已经下令蒙学馆的先生们修习,这其实就是后世的小学课本,等先生们学会了,蒙学馆就会添设一门‘数学课’,加上经义课、新诗体课,为三门主修课程。</p>
白栋创造的新诗体成为必修主课是杨朱这个蒙学馆总馆主提出来的,不是为了拍白子的马屁,而是他认为新诗更易传播,且能明志抒怀,对学子大有好处。</p>
考虑到诗词就算到了北宋前期也是开科取士的主要考试项目,一直到元丰变法方才废止,白栋就没有反对;白家蒙学已经隐隐领导天下蒙学之风,若是日后全天下的蒙童都来学习自己的新诗体,也是件非常得意的事情。好在大学诗社中学过的诗词格律还没忘记,弄出些教材应付蒙学馆所需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日后付印天下,又是件财源滚滚的美事。</p>
白家蒙学馆不介意人旁听,前提是不扰乱课堂纪律,不影响蒙童们学习就好,自开学以来,前来旁听蹭课的人日渐增多,有时没了座位,先生们还会主动为旁听者加设些小凳子。不过旁听者多半还是以年轻人居多,突然多了三个白胡子老头儿就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了。而且这三个老头儿彼此间的称呼令人惊奇,似乎还是祖孙三代?我的天!最年轻那位似乎都有快六十岁了,做爷爷的这位得多大?</p>
在无数学子好奇的目光中,仨老头儿面不改色地跟着蹭课,主要是听新诗格律。</p>
如今还在印刷,没能发行天下,白家蒙学馆用的教材属于‘内部资料’,就算是颜俭这样的渊公后人、当代大儒,如今做新诗也是半蒙半猜,靠自己多年养成的语感混日子,如今听到这些平仄对仗和韵脚声律,顿时喜不自胜,听到开心的时候还会傻笑,硬是赖在白家蒙学馆蹭了一个上午的课,中午跟着混了个白家免费为学子们提供的‘便当’,下午接着蹭,也不知他都快九十高龄的人了,为何还有如此充沛的精力。</p>
颜老头儿的运气很好,下午刚好轮到杨朱的‘数学课’。走进蒙学馆杨朱就看见仨老头儿了,三个老头儿也在瞪眼看着他,老颜俭还好,颜玉山父子曾经是杨朱的论敌,当年在论辩台上差点没上演全武行,穿上马甲也能认出他来!上完了课,杨朱一面命人去通知白栋,一面笑嘻嘻迎了上来,眼角都没夹颜玉山父子,却恭恭敬敬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