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导演标准(3)
作者:
詹仕邦 更新:2023-02-03 04:09 字数:4407
��轻人来面试,但他们没有经验,一来就要当导演,最后没谈成。小公司经不起风浪,确实不敢冒险,都是以稳为主。如果一部影片能稳稳拿下5000万票房,哪怕只能回本,也绝对不会冒险去搏一亿,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拍片策略,对导演的要求也是这样,一定要稳。求新求变,创新进取,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是打基础。”
王弥勒点头道:“小公司往往很保守,我面试过几家,都是这样。如果你去大谈特谈你的导演手法多么先进新颖,导演理念多么卓尔不群,导演思想多么深邃闪光,人家只能笑而不语,端茶礼送,不敢尝试。他们就想要赵导演那样的导演,一部小成本片票房能过半亿,稳稳的拿下来,多好!”
大家都笑了,确实如此。
也许大公司不看重这点,但大公司更难进,进去也没有独立执导的希望。
拍大片能用你吗?那是张毅牟、薄一川、史毕宝那些一线大导演的工作。
但到二线小公司,人家也不看重你有什么闪光点,只要求导演拍片稳健。
这样你就没办法了,很多时候拍不出来自己特有的东西,只能拍样板戏。
监制一直在盯着你,你怎么搞?只能按照规矩拍摄。
新导演就是这样得不到信任。
哪怕你是燕影中戏出身的,也是一样。导演确实是一个需要年龄的职位。
大家议论纷纷。周易还说:“其实我觉得年轻导演没必要急着独立执导,这不单单是别人没信心,自己也未必有信心。比如,有人愿意给你们投资,但如果你拍砸了,可能要沉寂好几年,甚至会影响一生。背着这样的沉重压力,你还敢随便独立执导拍片吗?”
王弥勒点头道:“确实如此。你一部片子拍砸,尤其在起步阶段,很可能一辈子翻不了身。”
潘皓东也道:“导演工作确实压力大。”
周易笑道:“就像我们公司的赵导演,还是成名的导演,成功过不少小成本片,那又怎样,当初一部大片拍砸,差点翻不了身,现在我们收购了公司,他才有翻身机会,又拍成了小成本片,接连拍了两部,这才有了拍摄中档片的机会。”
“可即便如此,还是要看他的筹备情况,要看他的分镜头脚本的质量,公司高层才能做出决定,不是他想拍就能拍,到现在也没有最终确定,这就能看出要想担任中档片的导演有多难,毕竟几千万华元压在身上,导演也会战战兢兢,一部片子拍砸,真的很难翻身。业界资深导演都是这样,何况新导演。风光都是人前的,但幕后真相非常残酷。”
几位学长有些唏嘘,不过对这种情况都有心理准备,知道导演不好混,但混好了确实很风光。
周易又道:“其实我们公司很愿意培养新导演。如果新导演年轻,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跟着我们的剧组,从副导演开始做,熟悉剧组的工作流程,一边学习,增长实践经验,一边独立拍摄一些音乐短片练手。我们公司有新成立的音乐部门,需要拍摄短片。而且我们公司的工作机会很多,像今年接下来立项的项目还有好几个,一直很忙,时间很紧。”
王弥勒趁机问道:“你们公司的投资和立项是什么流程?”
周易解释道:“我们公司自己的项目足够了,目前没有多余的精力对外投资。即便投资,我们也要把影视版权抓到手,这是为了充实公司的片库。如果拿不到版权,单纯为了赚钱,我们不会投资,因为我们自己的项目一样可以赚钱,版权才最重要。像我和友盛合作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