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
作者:巫山哥      更新:2023-01-27 16:20      字数:2115
武帝赵佗的影响,举族尚武,在文事方面就偏弱了。

  随着赵云的声名鹊起,就没有任何人来怀疑真定赵家的文化底蕴。

  后世,人们认为真定地处平原,境内没有山脉。

  而历史上曾先后称:“恒山郡”、“常山郡”、“中山县”。恒山、常山、中山三个名称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见”之说。

  应该是因为地壳运动日渐矮小,就是在两千年后,还是有山的,譬如赵云穿越前发掘的他老屋后的小山。

  始祖的雕像,子龙结合记忆里的乐山大佛,给父亲建议在庄园旁边的恒山上。

  这里的恒山是指古恒山,而不是五岳中的那个。

  造父和他的马栩栩如生,占据了山体三分之二的面积,花了赵家人六年的时间才完工。

  据说始祖终老鲁山,可惜赵云生在真定,为了增加自己族人在赵氏的话语权不得不做假。估计自今往后,祭祀始祖没鲁山什么事了。

  真定县城,城门上的头颅早就被取下来,毕竟是赵家鸡猴通杀来立威的。

  空气中的血腥味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就没有了踪影。

  整个真定县城所有住宿饮食之所,都被赵家全部包了下来。

  至于到赵家府上,那不是每一个远道而来的赵氏族人都有机会的,需要巨大的名望。

  好在他们的日子在县城里也比较优渥,大鱼大肉管够,酒水更是天下知名的神仙醉。

  尽管有些族人颇有微词,看在如此待遇的份上,早就偃旗息鼓。

  每个族人手上,拿着赵家赶印出来的小册子,里面有赵家起源、赵家灭亡,随后流浪迁徙的大致方向,应有尽有。

  而书的最后面,则是赵云亲自撰写的:

  天下各家,每每有姓名相同之人,云不胜叹息,盖因彼此距离较远,交通不便,闻名后只能以字与籍贯区分。

  我赵家乃天下大族,设若叔与侄、爷与孙同名,图招笑柄。

  云抛砖引玉,如下:

  子衿,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依?

  山不厌高,海厌深。

  从今往后,我赵家人只需姓辈分字即可,如我辈赵子龙,子侄辈,赵衿某。偶尔有字相同者,毕竟为同辈人,无伤大雅。

  他这问题比较新颖,一个个赵氏族人深以为然。如今,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姓氏高大上,自不欲与等闲姓氏同款。

  尽管赵氏族人都知道赵家麒麟儿为年青一代文学翘楚,看到上面的辈分字眼,总感到意犹未尽。

  有些地方,磅礴大气,明明就是一首诗歌。其他地方,看着又不怎么押韵,读起来感觉十分怪诞。

  赵二爷手里自然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