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荀文若大战颍川(2)
作者:巫山哥      更新:2023-01-27 16:41      字数:2664
�们减轻负担。暗地里,用武器换了不少粮食,黄巾差点儿都把汝南给搬空了。

  当然,所有这一切的交易,就连他家老爷子都不知道。

  毕竟赵云的意思,孙坚等人已经很厉害了,光是南阳的难度不够。要是放汝南的过去,即便荆州人胜利,最后也是惨胜。

  “伯父大人,小侄今日就将离去!”荀彧归心似箭,他迫不及待想要回到颍川,那里是生育他的地方。

  家族对待赵云的事情上确实欠妥,曾经预料的情况,一一显现,就不知道那些迂老夫子们会不会认错。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荀家的根在颍川,他必须回去。

  颍川与汝南都是属于豫州的郡,两个郡挨在一起,很难说明哪个郡更重要。

  汝南西接南阳,南邻寿春,东边是高祖的起家之地沛国,北面为陈国,西北边是颍川。

  而颍川虽然地域面积还不到汝南郡的三成,可是西边为大汉国都雒阳,位置相当重要。

  黄巾一举事,灵帝尽管在颍川到雒阳的关隘上增添了大量的人马,首先把朱儁派到颍川主持战事,更是委派王允为豫州刺史,也是为了剿灭蛾贼服务。

  王允甫一到任,马上征辟孔融、李延、皇毓为从事,联结因病从交州返回雒阳的五官中郎将杨彪改任的颍川太守,共同向黄巾步步紧逼。

  有汉以来甚至从秦朝开始,一个县长官的称谓,不是以县面积大小来称呼,而是按照人口的。万户以上,不管地域大小,都叫县令,万户以下,则为长。

  颍川一郡,由北到南,依次是纶氏,就是董卓他老爸曾经当县尉的地方,离着雒阳最近。

  东南面是阳城,沿颍水顺流而下,是颍川的郡治所在阳翟。其西南面是郏县。

  再往南,父城、襄城、颍阳、颍阴、长社五个县几乎在一条线上一字排开。

  紧接着,又是舞阳、定陵、临颍、许县、鄢陵五个县;孝光武帝发动昆阳之战的昆阳,位于西南面的父城县与舞阳县之间。

  最后,一个郾县挤进了汝南郡,另一个新汲县挤到了陈国境内。

  密密麻麻的十七个县,每一个县的长官都是县令,可见人口密度之大。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

  亭有亭长,以禁盗贼。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可以说,大汉的民间管理十分严格,而这些黄巾大部分都是其他地方蜂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