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风赞(六)(2)
作者:
丁一 更新:2022-10-30 02:23 字数:3592
是一位英雄人物、也是一位悲情人物。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入黄埔军官学校。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红26军、红27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8月,在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9月,红26军、红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久,中央到达陕北,、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和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但事实上,刘志丹其时虽然身已自由、思想却一直受“左倾”思想的凌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证实自己不是右派反革命,竟然有了求死的心理。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黄埔军校的士官生出身、很有军事素养、明知道在前沿站在毫无掩蔽的地方指挥作战是很危险的刘志丹,被冷弹击中而牺牲。后来周伟人说:“志丹同志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本来他是高级指挥官,没有必要去冲锋陷阵,他就是为了洗刷自己,证明自己不是什么特务,宁可冲锋陷阵牺牲自己,所以莫名其妙地冲上去,牺牲了。没有这个肃反运动刘志丹同志也不至于牺牲。”他光荣牺牲时,年仅33岁。后来,毛伟人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伟人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1943年,张闻天为他题词:“子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同志的路线,是我党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中国的马列主义的路线。子丹同志,精神不死”刘志丹是一个血性男儿。与他有着高度类似情况的是国党部队高级将领张自忠。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完全不必亲自上前线,但为了洗刷身上“汉奸”的印象,以求死之心亲上前线,最终壮烈牺牲。
因为知道历史的发展轨迹,也感叹刘志丹的才华和血性,李剑生早就给他去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详细地分析了眼下的情况、又“推测出”刘志丹以自我牺牲来证污的心态,然后,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推测、对日寇侵华进程作出分析、推测。在信中,李剑生断言,日本将在两年内全面侵华,到时候将全民抗日。最后,他在信中提议,与其这么早为了证明自己被污而自我牺牲、让亲者痛小人快,不惹忍辱负重几个月,求得有用身体,在抗日战场上为了民族而牺牲人啊,死且不畏,奈何畏惧人言畏惧侮辱
正是这一封信,可是让刘志丹深深地限入思考。虽然没有和李剑生见过面,但不得不说,他自己眼下的日子还真的难过,因为不被信任、只被凌逼。还别说,他还真有种打算在战场上